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1、安德森的三阶段理
(1)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2)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随着对某一技能的不断练习,学习者对解决问题的法则的语言复述逐渐减少,而且能够直接再认出某一法则的可适用性。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2、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1)活动定向阶段。这是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需要先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进行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定向。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物质活动是运用实物的教学,而物质化活动则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是指利用实物的模象,如示意图、模型、标本等进行的活动。这个阶段实质是借助实物或模象为支柱进行的心智活动的阶段。还应该注意先把活动展开,把活动分为大大小小的各种操作,指出其间的联系,然后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对象的各种属性中区分出这一活动所需要的属性并归纳出这一智力活动的法则。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即出声说话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语言形式来进行。例如在法则运算中,他们能根据题目的数字出声地说出“3加2等于5”等。学生不仅要对这些动作的对象内容进行定向,还要对这些对象内容的词的表达进行定向。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语言活动转化的开始。在这一阶段,学生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要求学生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的改造,需要重新学习。学生在前一阶段所获得的概括、简化等活动的成就可以直接转移到这一阶段来。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知识智力活动的最后阶段。学生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识的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特点是简缩和自动化。例如,学生演算进位加法时,已经不再需要默念公式和法则,而是在头脑中出现几个关键词,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动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