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教育学第二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三)
2020.11.24 07:40

  第二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

  2、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的丰富的经验,而应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经验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这就要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身积极的意义建构。

  3、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者理解的过程。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所以,学习不是学习者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①主动建构性。面对新的知识经验,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建构的。

  ②活动情境性。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因此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③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

  (二)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在新的知识经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不能制定僵死的、统一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学生不能一味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注重情境教学,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关注知识的获得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探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支架式教学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典型运用。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最后再逐步撤除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①搭脚手架。②进入情境。③独立探索。④协作学习。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