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考研初试时间为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进入十月份之后,考研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倒计时阶段,复习时间会显得愈加紧张,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不再是通学知识,而是通过习题测试,找出薄弱之处,进行回顾突击。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鼓足全力拼好冲刺战,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管理类联考综合教研室为大家制作了以下复习计划:
一、总体原则
1、必须学会判断题型
对于题型的判断是我们一再强调的;知道了是什么题型,才能知道找什么样的选项,这是做逻辑试题的必须掌握的本领。
2、确立复习迎考的目标
在逻辑部分考生应该拿多少分呢?一般来说,总分200分以上的考生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在逻辑部分绝不能低于40分,不然的话,除非其他各科特别好,才能保证自己的总分。
3、以练带学
要想在较为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掌握专门的逻辑学知识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那些难以掌握的逻辑符号,如果掌握得不熟练还不如不掌握。因此,花大量的时间去学通学透逻辑学知识,这样的复习是得不偿失的,考生完全可以避开这些逻辑学知识,直接做练习。学员可使用新东方在线逻辑课程中的进阶测试,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于解题过程中用到的形式化逻辑基本常识返回到课程中再去听,这是一条捷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4.仔细阅读联考大纲,明确努力方向
大纲是本,各科都应当明确"紧扣大纲"这个关键点。样题和模拟题都是根据大纲来出的,当然个别地方可能存在着欠推敲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训练。熟悉考试规则:单选,选最合适的那一个,一个两分。
5、不钻牛角尖,这是笔者送给大家的一句忠告。
当逻辑解题训练变成钻牛角尖,变成对逻辑理论或是逻辑题目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知识的深入探讨时,对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部分的考试不但毫无益处,而且有可能导致非常坏的后果。因此考生要按照题目本身所设定的思路去思考,而不要去怀疑题目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千万不要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钻牛角尖。
不钻牛角尖,不是就一般考试而言,而是针对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考试的特殊性而言的。由于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试题是为了测试考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取材极其广泛,具有极强的人为构造性,所以它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不要以常识来较真,那会影响思路的准确性。一定要注意不是让考试来适应你,而是你应该主动去适应考试。
现举一例:
美国交通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接近80%的交通3L-ff事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车速低于每小时50英里;第二,出事地点在距肇事者家25英里之内。因此,如果你在美国驾车时速高于50英里并且超出你家方圆25英里之外,那么,你是较为安全的。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为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论证的结论?
A.在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者中,75%是年轻人。
B.在囚车速超过法定时速而被捕的人中80%是酒后驾车者。
C.全国每年的交通死亡事故中,50%发生在6个周末,这6个周末被认为是交通高风险周末,因为它们包括全国的节日。
D.交通部的统计数字的来源是各种警察局的报告。
E.一天中只有凌晨一时至三时,才允许汽车超过时速50英里或者超出司机家方圆25英里。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选项E正确实能有力地削弱题干论证,至于其是否符合一般常识这不是逻辑考题所要关心的问题。具体地说,E项的存在使结论没有意义或不可行,即如果"一天中只有凌晨一时至三时,才允许汽车超过时速50英里或者超出司机家方圆25英里",那么,用"驾车时速高于50英里并且超出你家方圆25英里之外"这种方法来谋求交通安全是不可行的。
二、10-11月份复习方案:反复研习历届真题,是攻克逻辑考试的捷径。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联考考了多年,同样逻辑题目有了一定积累,题目大同小异,所以,历届考题的归类分析和精选的模拟题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考过的题是最好的题,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而越新的试题,所体现出命题者的意图越新,参考价值越大。因此,反复研习考过的题,对于复习应考来说,是一条重要的捷径。历年考题不仅使你熟悉考题类型和解题套路,而且还可以使你在正式临考时对绝大多数题将感到"面熟",无形中会产生胸有成竹的心理优势。因此,历年的考题一定要反复做,建议考生至少做三遍。做完真题后,务必结合新东方在线的逻辑历年真题讲解课程,进行对照总结。
三、12月份复习方案:提高逻辑成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模考。
所谓模考,就是按考试要求的题量、难度进行模拟考试。模考时一定要集中精神,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题,做题时要静下心来一口气做完,中间不要停顿,不要被干扰。经过适当的集中训练,有助于熟悉题型,适应考试。
总之,做逻辑题绝不能做完一道就万事大吉了,做完题后的总结更为重要。一定要花时间把较长的难题和做错的题弄通、弄透彻,个别自己弄不透的题最好要请教老师或和同学一起讨论,直到自己想明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