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历和能力是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的事情,近几年,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专硕考试的热门专业,考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同学是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的进行备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学习的联结理论“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桑代克与斯金纳等。
(一)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系统研究了狗的唾液分泌现象,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后人称之为“经典条件作用”。
1.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1)无条件反射。食物吃到嘴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2)条件反射。脚步声与狗的唾液分泌增加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种无关刺激,或称中性刺激。当脚步声与食物同时、多次重复后,狗听到脚步声,唾液分泌就开始增加,这时中性刺激由于与无条件刺激结合而变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2.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
(1)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根据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呈现的时间关系,可以分成同时性条件作用、延迟性条件作用与痕迹条件作用。
①同时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是完全同步出现的。
②延迟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出现一段时间,在它还未消失时,无条件刺激开始出现,然后两种刺激同时消失。
③痕迹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出现,消失一段时间后无条件刺激才开始出现。
延迟性条件最易形成条件反射,其次是同时性条件作用,最后是延迟时间增长的延迟条件和痕迹条件作用。
(2)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3)泛化与分化
①泛化。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新刺激越接近原来的条件刺激,泛化现象就越容易发生。
②分化。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实现分化的手段可以是选择性强化或消退。
(4)二级条件作用。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果将条件刺激用作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伴随出现,就能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1.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设计了迷笼实验。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他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
(2)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桑代克称之为效果律。桑代克认为,效果量是学习的基本定律。
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它来研究各种动物的行为。
(1)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反应,它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
(2)正强化和负强化
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即强化。
①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这种现象就是正强化。
②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此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这种现象就是负强化。负强化物通常是一种厌恶刺激,是有机体力图回避的。
(3)强化的类型
强化方式是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强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强化和变化时间强化等。
①连续强化指每次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间隔强化指间隔一定时间或比例才给予强化。
②固定比例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次数给予强化,变化比例强化指每两次强化之间间隔的反应次数是变化不定的。
③固定时间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给予强化,变化时间强化指强化之间间隔的时间是变化的。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学习的联结理论”,预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