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历和能力是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的事情,近几年,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专硕考试的热门专业,考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同学是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的进行备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视觉的生理机制“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视觉的生理机制
(一)眼球
1. 眼球壁
(1)外层。巩膜和角膜。角膜有屈光、保护眼睛和聚焦光线的作用。
(2)中层。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虹膜中间有一个孔叫瞳孔。虹膜随着落在网膜上光线的多少而舒张或收缩,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对光线摄入量进行调节。
(3)内层。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有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2. 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这些结构加上角膜组成眼睛的屈光系统。
(二)视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
1. 视网膜的构造
视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第一层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二层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第三层有神经节细胞,它们的轴突组成视神经。
2.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比较 ✮✮✮
(1)数量。人的视网膜上有1.2亿个视杆细胞和600万个视锥细胞。
(2)形态。视杆细胞细长,呈棒状;视锥细胞短粗,呈锥形。
(3)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离开中央凹,视杆细胞急剧增加,在16°~20°视角处最多;在视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视锥细胞。
(4)功能。视杆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和暗;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 换能作用
当光线作用于视觉感受器时,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它所释放的能量能激发感受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这就是视觉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视觉器官借助换能作用将光能转换成视神经的神经冲动,即神经电信号。
(三)视觉的传导机制
1. 视觉信号的传递机制
(1)第一级为视网膜双极细胞。
(2)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与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
(3)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2. 视觉信号的加工处理
(1)聚合作用。来自许多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神经兴奋,会聚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视神经节细胞上。例如,视杆细胞对光具有较大的感受性,视锥细胞能够清晰地分辨物体的细节。
(2)侧抑制作用。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四)视觉的中枢机制 ✮✮
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1. 视觉感受野
视觉感受野是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都会被激活。
根据胡伯和威塞尔的研究,外侧膝状体细胞的感受野呈圆形,其中心与周围具有对抗的性质。皮层细胞的感受野同样具有性质对抗的两个区域。开区和关区,但为左右排列。
2. 特征觉察器
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高等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视觉皮层具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角度等特征觉察器。
3. 视觉通路
(1)腹侧通路。从枕叶的初级视皮层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颜色和物体形状的信息,也称“What”系统。
(2)背侧通路。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运动、空间、位置的信息,也称“Where”系统。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视觉的生理机制”,预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