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2024.02.01 14:10

 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其中包括:报考条件、报名程序、笔试安排、复试安排等相关内容,有报考意向的考生可以来了解一下。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创办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面积2688亩,现有17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3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现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近30人次,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次。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备,一级学科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考古学、数学、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拥有数学重庆市一流学科,考古学、生物学等18个市级重点学科,智能决策、智能考古等4个市级“人工智能+”特色学科群,以及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等6大优势学科群。学校科研成果颇丰,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390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70余篇,领衔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0余项。建有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最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最优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6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合作科研、师生互访等合作与交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

(五)在读期间须全脱产学习,定向就业的考生须提供就业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全脱产学习证明。

三、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日期:2024年2月1日—4月20日。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并实名注册(网址:http://yz.chsi.com.cn/),进入“博士生招生”页面进行报名。

2.查看“博士网报需准备的信息”并准备相应证件和材料。

3.进入“全国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采集系统”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报考类别选择“12定向”的考生必须填写 “定向单位名称”及具体的定向就业单位信息。

5.在上述报名期限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提交报名材料

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需在2024年4月20日前提交以下纸质材料: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系统填写后打印并签名)。

2.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3.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需提交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4.《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

5.《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思想政治考核自评表》(详见附件)。

6.《专家推荐书》(详见附件)。

7.硕士生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或研究生教务部门鲜章)、英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评议书》和《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论文双面打印,应届生提交论文初稿,入学前补齐《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评议书》和《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

9.近三年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含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专著等)复印件,成果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1日-2024年2月1日。

10.近三年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扫描件,证明材料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1日-2024年2月1日。

11.研究计划、参与的科研项目简介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需要举证)等,其中研究计划部分不少于3000字,包括研究问题、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框架等内容。

说明:①报名材料请按上述顺序逐一整理并装订成册,制作封面及目录;②仅接受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寄至重庆师范大学研招办(邮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综合办公楼215室,邮政编码:401331,联系电话:023-65910997);③报名材料接收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0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全部报名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④未按时提交材料或材料存在弄虚作假者,取消报考资格。

(三)缴费

报名考试费 200元,请于2月1日-4月20日登录我校官网收费系统缴纳,缴费方式详见附件。

(四)资格审核

我校审核考生提交的纸质材料及网报信息,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名单将于报名结束后公布。

四、笔试安排

(一)时间:2024年5月11日全天、12日上午。

(二)科目:英语和两门业务课。

(三)每一科目考试时间为 3小时,满分为100 分。

五、复试安排

(一)考生笔试成绩须达到如下要求,方取得复试资格:

1.业务课成绩不低于 60 分;

2.英语成绩不低于学校划定的最低分数线。

我校将在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中,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复试,具体要求见后续详细工作办法。

(二)复试时间:2024年5月13日

(三)复试内容:对考生专业领域知识、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四)复试由培养单位组织安排,复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六、录取

(一)拟录取原则:以二级招生学院公布的录取办法为准。

(二)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拟录取:

1.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

2.体检不合格;

3.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

4.报名、考核及录取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考试违纪舞弊的、替考的;

5.教育部、学校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不予录取、取消录取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的其它情形。

(三)公示

拟录取名单在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网站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四)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档案调转手续。未按规定办理调转手续或档案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五)博士生入学考试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被录取新生须当年入学,不保留学籍。

(六)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当事人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奖助学金

设置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 “三助一辅”补助,具体额度根据教育部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确定。

八、学制与学费标准

学制:四年。

学费标准:考古学:8000元/年;数学、生物学:9000元/年。如有变化,以物价局核定的价格为准。

九、其他说明

(一)我校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另行通知。

(二)笔试和复试的方式及录取详细工作办法将于4月中旬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公众号发布公告,请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三)现为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尚在工作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或工作单位的同意方可报考,并签订《重庆师范大学招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合同》。考生与定向培养单位或工作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造成不能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己承担。

(四)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十、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朱老师,联系电话:023-65910997

历史与社会学院:李老师,联系电话:023-65910252

数学科学学院:刘老师,联系电话:023-65362084

生命科学学院:龙老师,联系电话:023- 65915670

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王老师,联系电话:023-65911112

如需查看附件,请见原文链接。

MORE+

    资料下载
    MORE+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