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6:31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2021中考历史,新东方在线中考频道整理了《2021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3)》,供同学们和家长参考。
11. 汉武帝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国制度。
(1) 政治上:①重视人才。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②颁布“ 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经济上:①统一铸钱。取消地方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改由中央实行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4) 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孔子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
(5) 评价汉武帝:①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开拓创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在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②过:汉武帝晚年好大喜 功,连年用兵,国力耗损。
12. 张骞通西域
(1) 西域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称为西域。
(2) 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的发展。
(3)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4)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忠于祖国,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开拓进取,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精神。
(5) 西汉对西域的统治: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 东汉与欧洲的交往:公元 166 年,大秦安敦王朝(罗马帝国)的使臣来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13. 丝绸之路
(1) 丝绸之路: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渠道。
(3) 海上丝绸之路: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沿海岸线, 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4) 评价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5) 当今的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贯通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
14.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986 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了西汉前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
东汉时,宦官蔡伦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纸的发明的意义: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5. 张仲景和华佗:
(1)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2) 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麻沸散”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 1700 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制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良多。
16. 《史记》:秦汉时期,史学有很大发展。
(1) 作者: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
(2) 主要内容:《史记》全书 130 篇,52 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 3000 年的主要史事。
(3) 意义(历史定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①在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②他招贤纳士,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实力日益增强。(曹操屯田分“民屯”、“军屯”)
(2) 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 赤壁之战:公元 208 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4) 三国鼎立:公元 220 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 年,孙权也称王(229 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18.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自然条件好,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②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主要的原因)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④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农业:a.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b.水稻栽培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大幅度增加。c.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d.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广泛应用。
②手工业:a.养蚕缫丝技术提高,丝织业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b.冶铸水平很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铸作坊。③商业: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
(3)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 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的启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青年学生需要发愤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19.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1) 目的/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于 494 年,迁都洛阳。
(2) 措施/内容:他要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 意义/作用/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 评价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5) 结果: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各族人民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各族差异逐渐模糊,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20.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作者:贾思勰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2) 内容:《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以及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 技术,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3) 意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相关链接:
2021中考各科模考+月考真题
微信扫码加入【初中群】免费领取
2021中考各科模考+月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