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伏羲制九针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伏羲制九针”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伏羲制九针 伏羲制九针: 根据传说,伏羲属海岱民族(又称泰族),是东夷人的祖先,大约生活在距今1万-4000年前。伏羲曾教民众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因此,将其视为原始畜牧业时期的代表。伏羲使用画八卦的方法记事,这比结绳记事有了较大的进步。伏羲还尝试百药,创制了九针,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针具治病。有关伏羲的传说从侧面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对砭石的使用及有关药物的发现。 神农据说即是炎帝。相传在远古时代,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发明了木制农具,教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当时,人类维持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类和肉类食物,由于人多兽少,人们主要还是靠采集天然植物为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曾多次中毒,但也从中积累了不少药物知识。神农为了发现更多的药物,遍尝百草。许多史书均将神农尝百草作为医药的起始。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伏羲制九针”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3日 07:18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针刺的起源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针刺的起源”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针刺的起源 针刺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们有时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类似情形多次重复出现后,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棗砭石。除了用来刺入身体以治病外,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鑱石。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针刺的起源”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3日 07:18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论阴证和阳证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论阴证和阳证”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论阴证和阳证 论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论阴证和阳证”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2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亡阴与亡阳简述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亡阴与亡阳简述”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亡阴与亡阳简述 亡阴与亡阳简述: 亡阴与亡阳,是疾病过程中两种危险证候,多在高热,大汗不止,剧烈吐泻,失血过多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情况下出现,常见于休克病人。亡阴亡阳虽属虚证范围,但因病情特殊且病势危笃,而又区别于一般虚证。 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汗出。但亡阴之汗,汗出热而粘,兼见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饮,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等阴竭而阳极的证候;亡阳之汗,大汗淋漓,汗凉不粘、兼见畏寒倦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阳脱而阴盛的证候。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阴液耗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气衰竭则阴液无以化生而枯竭,所以亡阴与亡阳的临床表现,难于截然割裂,其间可迅速转化,相继出现,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 亡阴与亡阳的治疗都以扶正固脱为主。亡阴者,应益气敛阴、救阴生津,大补元气以生阴液而免致亡阳,常用方有生脉散;亡阳者,应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常用方有独参汤、参附汤等。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亡阴与亡阳简述”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2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内服药起源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内服药起源”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内服药起源 在采集野果、种籽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原始人类由于没有经验,不能辨别植物是否有毒,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植物,引起腹泻、呕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经过长期的实践,人类逐渐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态和性能,了解到某些植物美味可口,而另一些却苦涩难咽;有的植物有毒,有的植物无毒。人们将味美无毒的植物采集来作为食品,把有毒的植物用于制作毒药、毒箭,射杀猛兽。以后,人们又渐渐发现有时患病偶然食用了某种植物,病情就得到缓解,甚至痊愈。同时也发现有的植物尽管有毒,但是适量食用也可以收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样,人类就逐步积累起了对植物药的认识。古代史书中有关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载,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认识植物药的实践过程的反映。 狩猎和渔业的发展,使原始人有了较多的肉类、鱼类及蚌蛤类食物。渐渐地,人们了解到某些动物的脂肪、血液、内脏及骨骼、甲壳等的食用价值和治疗作用,从而积累了一些动物药知识。 总之,植物药、动物药知识的积累都离不开人们的长期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国民间流传的“药食同源”的说法,正是对植物药、动物药起源的真实写照。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内服药起源”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2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四诊-黄苔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四诊-黄苔”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四诊-黄苔 舌苔黄色,主热证,热邪在里。若苔薄黄而滑,主湿热;外感病出现此苔,衰示外邪化热入里,但津液未伤。若苔薄黄而干,表示热邪已伤津。若苔厚黄而滑,多由于胃肠湿热滞积。若厚黄而干,多属积热伤津。若苔黄而腻,为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若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多属脾虚而湿。若苔黄白相兼,仍属湿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入里。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四诊-黄苔”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1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肝的生理功能之主藏血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肝的生理功能之主藏血”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肝的生理功能之主藏血 肝的生理功能之主藏血: 主藏血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肝的生理功能之主藏血”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4月01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按诊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按诊”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按诊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二、按诊的内容 1、按胸胁 2、按脘腹 3、按肌肤 4、按俞穴 (一)按胸胁 1、按胸部:虚里(心尖搏动处) 正常-- 动而不紧,缓而不怠 异常--微弱:宗气虚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 2、按胁下 (二)按脘腹(胃脘、腹部) 1、按胃脘 2、按大腹 (1)按之充实,痛而拒按,叩之浊音-实证 (2)按之空虚,痛而喜按,叩之空声-实证 (3)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无波动感-气臌 (4)辨肠痈 (5)辨积聚 (三)按肌肤 1、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按诊”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31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虚脉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虚脉”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虚脉 虚脉 虚脉 一、脉象特征 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 隐指豁豁然空” 《脉理求真》:“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 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 《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 脉力度分类 虚证 二、临床意义 主虚证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虚脉”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31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 寸口诊法 (1)寸关尺的定位 ①先定关: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为关 ②再定寸、尺: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2)寸口脉诊病原理 ①“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bull五脏别论》) ②“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难经&bull一难》 (3)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bull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左寸––心(君火),右寸––肺(金) 左关––肝(木), 右关––脾(土) 左尺––肾(水), 右尺––肾(相火) 左手––阴、血、精,右手––阳、气 注: ①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②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③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命门)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8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脉象形成的原理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脉象形成的原理”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脉象形成的原理”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8日 07:24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饮食口味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饮食口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 (一)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多见于寒证、湿证 2、口渴多饮 : 伴壮热、口渴喜冷饮––阳明经证 伴小便量多,体渐瘦––消渴病 3、口渴不多饮:阴虚、湿热、痰饮证、瘀血内停、热入营血证 渴欲饮但水入即吐 :饮停于胃 渴但欲漱水不咽: 内有瘀血 (二)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邪气困阻中焦或脾失健运 纳少–脾虚 纳呆–湿邪困脾 2、厌食:食积-“伤食恶食” 厌油腻–湿热 妊妇–胃失和降 3、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胃强脾弱 4、饥不欲食:胃阴不足 5、偏嗜食物:小儿虫积等 6、除中:脾胃之气将绝 (三)问口味 1、口淡:脾胃气虚,寒证 2、口苦:热证 3、口甜:湿热蕴脾 4、口酸:消化不良,肝气犯胃 5、口涩:燥热伤津 6、口咸:肾虚及寒水上犯 7、口粘腻:湿浊,痰饮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饮食口味”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7日 07:23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浮脉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浮脉”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浮脉 浮脉 浮脉 一、脉象特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 脉位分类:浮脉 二、临床意义 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脉理: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浮脉”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7日 07:23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嗅气味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嗅气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嗅气味 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一)口气 1、秽臭----胃热 2、酸臭气---胃有宿食 3、腐臭---牙疳或内痈 (二)汗气 1、汗出腥膻---湿热久蕴 2、汗出臭秽---热毒内盛 3、腋下汗气膻臊---狐臭 (三)痰涕之气 (四)呕吐物之气 (五)排泄物之气 二、病室气味 1、臭气触人––多为瘟疫病 2、尸臭味–– 脏腑败坏 3、血腥味––失血 4、腐臭––疮疡 5、尿臊味––水肿晚期 6、烂苹果味––消渴病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嗅气味”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6日 07:23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疼痛
今天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备战中医综合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合的“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疼痛”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下载>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疼痛 问疼痛 病机: 实––邪气壅盛,阻滞气血、经络“不通则痛” 虚––阴阳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问疼痛性质: 1、胀痛––痛而有胀感,多为气滞 2、刺痛––疼痛如针刺锥穿,多为瘀血所致 3、走窜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胸胁脘腹部多为气滞四肢关节为行痹 4、固定痛––脘腹部多为血瘀四肢多为寒湿痹痛 5、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多为寒邪伤阳 6、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为火邪窜入经络所致 7、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气机 8、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精血不足、阳气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9、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气血所致 10、空痛––气血精血亏虚 11、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 12、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侵袭或因肾虚 以上就是关于“2026考研中医综合知识点复习:问疼痛”的内容,更多考研中医综合复习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频道!
2025年03月26日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