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选择博士生导师几点参考
考博选择博士生导师几点参考 选导师的标准: 最好:人品好,学术好 很好:人品好,学术一般 一般:学术好,人品一般 将就:学术一般,人品一般 (1)导师的人格。一般一个好的导师,他很谦虚、活跃,给博士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 (2) 导师研究方向、论文发表情况和项目。因为读博士很多时候会变成自我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需要导师领进门,因此导师的研究方向中有你一个很感兴趣的题目,并且这个题目的确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这样你才能有发挥的余地。要注意的是,很多导师的研究课题(主要指纵向课题)不可能保证给每个博士生一个,所以先进来的博士可能会起步早些。但是,我感到,其实一个纵向课题可以研究的地方很多,若干个人都可以找到可以独立研究的方向。不需要讲,某个课题已经有个博士在做了,我要等个“全新”的课题。导师的论文发表情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表明他还是有时间在做学问。 (3)导师是否有过几个很能干的学生。古人有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导师手下曾经出过几个很不错的学生,这至少给你一个信号,你也可以在将来成为很不错的学生。当然,一般而言,这些很不错的学生大多出国了。如果导师手下有在读的不错学生,至少可以有个讨论的环境。
2017年06月30日 15:48
考博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博士生导师?
考博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博士生导师? 1. 学术带头人、院士级别: 这样的导师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头羊,课题较多,资源多,同时小老师也多,学生也多,可能一两月见不到导师一面。这样的导师是香饽饽,从来不缺报考者,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学生考,所以竞争不言而喻。但如果导师表示对你有兴趣,告诉你可以报考,那一定要珍惜。 2. 海归博导没多久: 目前每年国内大学从海外引进导师越来越多了,伴随着回国潮,海归博导对本土博导形成了一定压力,该类型导师有着国外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科研教学理念,也是不错的选择。课题一般都有,但不会太多,学生压力会较大,因为导师急着出成果。学生可以学习很多技术与知识,导师会经常和学校交流,不失为好的选择。 3. 国内牛导: 国内知名高校,或者某专业比较出名的导师,一般和国内企业有较多的联系,资源丰富,横向课题较多。导师一般会兼职很多,报考的竞争压力也不小,但可能情况各有不同,为目前导师的主力军。 4. 一般学校的博导: 如果您考博的目的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报考压力与毕业的压力相对较小,导师一般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学术水平不会很高,大家都是硕士毕业,情况你们都懂的。
2017年06月29日 15:25
沈阳工业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一览表
沈阳工业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一览表
2022年12月26日 15:53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及招生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及招生导师学科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备注 航天学院 0801 力学1.力学、复合材料、航天工程杜善义0451-86412259sydu@hit.edu.cn1.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应用2.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应用3.航空发动机动力学理论与参数设计4.航空发动机动力学理论与参数设计陈予恕yschen@hit.edu.cn1.复合材料疲劳2.固体细观与微观力学3.损伤与断裂力学孙毅86418124sunyi@hit.edu.cn1.断裂力学2.复合材料结构力学3.工程力学周振功86402396zhouzhg@hit.edu.cn1.超高速撞击动力学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研究3.空间碎片环境下航天器易损性分析庞宝君86402055pangbj@hit.edu.cn1.弹性波与应用声学2.岩石的力学与物理胡恒山86418100hhs@hit.edu.cn1.复合材料与结构2.热防护材料与结构赫晓东0451-6412513hexd@hit.edu.cn1.极端环境与材料响应的耦合问题2.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评价3.新型热防护系统及材料设计与优化4.运动生物力学孟松鹤0451-86417560mengsh@hit.edu.cn1.空间大型展开结构开发与应用2.柔性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3.真空耐压闭孔微结构设计与验证谭惠丰045186402327tanhf@hit.edu.cn1.结构健康监测2.结构振动主动控制3.可变形飞行器及微小型无人机4.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冷劲松86402328lengjs@hit.edu.cn1.爆炸毁伤效应研究2.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3.超高速撞击动力学及其模拟技术张伟zhdawei@hit.edu.cn1.飞行器结构非线性动力学与颤振分析2.复合材料结构高温环境下结构动力学3.结构振动控制于开平0451-86418100yukp@hit.edu.cn1.基于智能材料的4D打印技术2.介电弹性体本构及应用器件研究3.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本构及应用器件研究4.运动生物力学5.智能材料与结构刘彦菊86414825yj_liu@hit.edu.cn1.材料结构优优化设计与多功能化实现机制2.超材料与结构力学特性研究3.复合材料与结构中的力、热问题孙雨果86402386sunyg@hit.edu.cn1.飞行器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2.跨介质飞行器流体动力学;3.水下运动体多相流动力学。王聪86413453alanwang@hit.edu.cn1.大型复材结构热-力耦合试验方法2.多场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与强度3.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扩展、失效模式及评价4.近场动力学理论高维成0451-86402713gaoweicheng@sina.com1.非均匀材料多尺度损伤与断裂力学2.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失效力学3.微纳米断裂力学果立成0451-86418100guolc@hit.edu.cn1.断裂损伤力学2.复合材料结构力学3.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边文凤06315687891bianwf@163.com1.超轻结构及其力学行为2.多功能结构设计/制备/性能评价3.复合材料力学马力86402739mali@hit.edu.cn1.纳米粒子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研究2.柔性复合材料界面设计3.橡胶复合材料跨尺度研究谢志民86402378xiezhm@hit.edu.cn1.多稳定结构及宽频能源收集2.复合材料多尺度损伤分析及寿命预报3.复合材料工艺以及服役过程监测4.力电多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戴福洪86414323daifh@hit.edu.cn1.多相流体动力学2.水动力学魏英杰86413510weiyingjie@gmail.com1.1.柔性多功能材料与力学2.2.充气结构材料与人工智能3.3.多薄膜飞行器与稳定性4.4.纳米与软材料力学5.5.柔性复合材料力学王长国045186402368wangcg@hit.edu.cn1.复合材料结构仿真分析2.复合材料结构破坏评价3.功能梯度材料损伤、疲劳与断裂分析张莉0451-8641810019666894@hit.edu.cn1.轮胎力学2.纳米材料3.橡胶复合材料及结构王友善0451-86402377wangys@hit.edu.cn1.聚合物混合热力学和动力学2.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吕海宝0451-86412259luhb@hit.edu.cn1.变体飞行器变形机制与结构实现2.承载/功能/抗冲击一体化结构设计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尹维龙0451-86403786yinweilongbj@sina.com1.超高速碰撞行为、吸能机理与防护技术2.复合材料本构理论、力学行为及性能演化3.柔性复合材料设计及性能分析与评价4.柔性结构大变形及动力学行为苗常青045186402378miaocq@hit.edu.cn1.分子模拟2.固体相变动力学3.物理力学甄玉宝13684629135zhenyb@hit.edu.cn1.动态数据驱动方法2.高温材料/结构响应与环境特征的测试与传感3.热防护系统/结构的设计分析与评价解维华0451-86402343michael@hit.edu.cn1.电热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制冷器研究2.电致活性聚合物的力学行为及其驱动结构3.软智能材料力学及其结构4.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力学行为及其可展开结构5.运动生物力学刘立武15004669807liuliwu_006@163.com洪长青0451-86403016hongcq@hit.edu.cn1.材料力学性能及航空部件无损检测分析2.孔隙介质动电效应及随钻测井波场特性分析王军86418100wangjun2012@hit.edu.cn1.船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水弹性设计及优化2.复合材料结构多场耦合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3.复合材料结构声学设计及声固耦合计算洪毅无hongyi@hit.edu.cn1.复合材料微纳米力学2.微观损伤与破坏力学3.微纳米力学表征与模拟曾凡林86418100zengfanlin@hit.edu.cn1.材料声振耦合及材料无损测量2.孔隙弹性波和震电耦合波传播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关威0451-86418100guanw@hit.edu.cn1.高温热防护结构2.柔性电子器件史丽萍86402739shiliping@hit.edu.cn1.复合材料结构力学2.轻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及评价王兵0451-86402376wangbing86@hit.edu.cn1.复合材料损伤识别2.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损伤失效分析与评价徐忠海0451-86403956xuzh@hit.edu.cn1.大变形柔性结构设计与分析2.高性能科学计算,并行计算3.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4.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5.运动生物力学任辉0451-86413453renhui@hit.edu.cn1.含复杂界面非均质材料断裂与疲劳2.铁电材料电畴演化及断裂破坏3.微极、手性材料力学与断裂4.有限元、扩展有限元、相场方法于红军18045145530yuhongjun@hit.edu.cn1.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2.航空航天器关键力学问题3.生物多孔结构与力学性能熊健045186402376jx@hit.edu.cn1.防热陶瓷复合材料零膨胀的实现机制与实验验证2.基于月球墙砖计划的模拟月壤分析与成型技术3.极端环境下超高温多功能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测试李金平86402432lijinping@hit.edu.cn1.热防护材料与结构2.三元层状化合物陶瓷的设计、合成与工程应用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模拟表征和优化设计4.准脆性固体的断裂与损伤及层状结构的增韧机柏跃磊86403956baiyl@hit.edu.cn1.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分析及评价2.复合材料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方国东13796632292fanggd@hit.edu.cn1.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应用2.微纳米力学测量技术3.先进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王超18604601282chaowang@hit.edu.cn宋波0451-86403753songbo@hit.edu.cn1.非线性动力学与振动控制2.运动生物力学侯磊18003667477houlei@hit.edu.cn胡平86403016huping@hit.edu.cn1.智能负泊松比变形结构姚永涛15636153966yaoyt@hit.edu.cn1.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虚拟试验技术2.极端环境材料与结构力学行为测试与评价许承海0451-86402343hit-xuchenghai@163.com1.轻质夹芯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2.生物多孔结构力学行为研究及替代结构设计吴倩倩qqwu@hit.edu.cn1.复合材料无损表征与评价2.图像处理与融合3.自动化无损检测张海hai.zhang@hit.edu.cn张幸红zhangxh@hit.edu.cn1.固体波动力学、孔隙介质力学、介观物理宋永佳18086106486yongjia.song@hit.edu.cn1.高维非线性和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2.航天柔性结构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樊伟fanwei@hit.edu.cn1.方向二: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及其响应机理2.方向一:凝聚态物质的离子输运性能荆宇航0451-86418100jingyh@hit.edu.cn1.软物质力学2.智能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贾飞jiafei0009@163.com1.3D打印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2.复合材料结构强度与破坏3.纳米增强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研究姚辽军l.yao@hit.edu.cn1.智能材料和结构力学孙健86403269sunjian@hit.edu.cn1.薄膜结构失稳力学2.新能源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刘远鹏1.薄膜力学与柔性壳力学2.气固耦合力学3.轻质柔性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原理4.柔性结构折叠/展开动力学行为研究卫剑征045186403612weijz@hit.edu.cn1.冲击动力学分析模拟、环境预示;2.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分析、评估与试验;刘伟0451-86402713weiliu@hit.edu.cn1.非均匀材料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多尺度计算2.复合材料非线性多尺度模型和计算3.固体电解质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杨志强15204696259yangzhiqiang@hit.edu.cn何伟东18123375808weidong.he@hit.edu.cn 原链接:http://yzb.hit.edu.cn/2022/0823/c8818a280378/page.htm
2022年09月05日 12:15
安徽大学2022博士导师一览表
安徽大学2022博士导师一览表 1、哲学学院:http://zxxnew.ahu.edu.cn/15533/list.htm 王金柱、丁常春...等 2、数学科学学院:http://math.ahu.edu.cn/bdwsd/list.htm 博士生导师名单(按照姓氏字母排序) 数学学科: 鲍炎红,程培,范益政,Tatsuro Ito,蒋威,刘松,钮维生,潘向峰,齐龙兴,施敏加,汪毅,王良龙,吴然超,张海峰,周先锋 统计学科: 陈华友,沈爱婷,王学军,杨文志...等 3、经济学院:http://jjxy.ahu.edu.cn/9845/list.htm 杨仁发、张德元、胡艳...等 4、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http://wlxy.ahu.edu.cn/10830/list.htm 王 栋、牛中明...等 5、法学院:http://law.ahu.edu.cn/jsfc/list.htm 郭志远、汪金兰、陈结淼...等 6、化学化工学院:http://chem.ahu.edu.cn/yjsds/list.htm 杨建军、陈鹏、钱家盛...等 7、社会与政治学院:http://szxy.ahu.edu.cn/13664/list.htm 张军、刘少杰、陈义平...等 8、生命科学学院:http://life.ahu.edu.cn/10934/list.htm 汤正权、肖亚中、唐汝培...等 9、马克思主义学院:http://mkszyxy.ahu.edu.cn/11261/list.htm 王平、黄志高、顾友仁...等 10、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http://zhxy.ahu.edu.cn/dsfc_16683/list.htm 李玉成、程桦、周立志...等 11、高教研究所:http://ihe.ahu.edu.cn/10658/list.htm 程雁雷...等 1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http://dy.ahu.edu.cn/11065/list.htm 黄志祥、屈磊、杨利霞...等 13、文学院:http://wxy.ahu.edu.cn/genteachers/list.htm 1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http://dqxy.ahu.edu.cn/6130/list.htm 15、外语学院:http://sfs.ahu.edu.cn/tutor/list.htm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http://cs.ahu.edu.cn/10978/list.htm 17、新闻传播学院:http://sjc.ahu.edu.cn/szdw/list.htm 18、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http://wky.ahu.edu.cn/dsdw/list.htm 19、历史系:http://hx.ahu.edu.cn/11114/list.htm 20、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http://hwy.ahu.edu.cn/15770/list.htm 21、商学院:http://sba.ahu.edu.cn/13637/list.htm 22、互联网学院:http://si.ahu.edu.cn/szdw/list.htm 23、管理学院:http://man.ahu.edu.cn/xxglyxxxtx/list.htm 24、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https://gs.hfcas.ac.cn/tutor/doctorTeacher 25、艺术学院:http://ysxy.ahu.edu.cn/13772/list.htm
2022年01月11日 16:48
西南石油大学2021年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公示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西南石油大学2021年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公示。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西南石油大学“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实施办法》的要求,根据导师申请情况和学院初审意见,经研究生院组织复审后,现将2021年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名单公示如下。 公示期为2021年5月14日—5月17日。若对公示名单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实名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书面或电话联系。 电话:028-83032120,83035080 邮箱:swpu-yzb@swp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C608 学校受理举报部门:纪委办公室 电话:028-83032312 电子邮箱:jwjc@swpu.edu.cn 西南石油大学研招办 2021年5月14日 原文链接:https://www.swpu.edu.cn/gs/info/1074/3241.htm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1年05月17日 11:19
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导师公示(二次)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导师公示(二次)。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2021年我校可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本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化工学院:郑世清、朱兆友、于世涛、陈夫山、刘福胜、王广建、项曙光、宿烽、王伟文、李志波、解万翠、丁军委、金欣、田文德、盖恒军、夏亚穆、李露、刘仕伟、王英龙、朱晓东、王硕、王芳 高分子学院:刘光烨、辛振祥、张学全、闫寿科、宗成中、赵永仙、胡海青、史新妍、杜爱华、王庆国、贺爱华、华静、闫业海、张建明、段咏欣、聂华荣、孙举涛、周现锋、孙静、薛善锋、刘绍峰、张海昌、李速明、王辉 机电学院:谢克昌、汪传生、李连生、樊智敏、何雅玲、曾宪奎、尹凤福、杜东兴、王晓原、李利、张道德、段振亚、何燕、曹炳阳、林广义、刘志春、于伟、刘治明、王飞 自动化学院:李庆党、赵文仓、池荣虎 化学院:于跃芹、接贵芬、李再峰、王德宝、丁彩凤、高洪涛、李春芳、聂广明、詹天荣、罗细亮、于凤丽、袁冰、胡志强、郭宗侠、何茂帅、吕健、王磊、杨道山、周宏、林健健、赖建平、马翠萍 材料学院:李镇江、陈克正、杜芳林、郝春成、宋彩霞、董立峰、王霞、李桂村、姜鲁华、于立岩、袁勋、刘健、汪恕欣 经管学院:董华、张同功、杨友才 环境学院:李少香、匡少平、王发园、陈希磊、张杨 信息学院:王景景、杜军威、程远志 二、中科院海洋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导师姓名合作学院联合培养专业方向招生人数段继周化学院生化分析;纳米生物复合材料1王秀通材料学院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1李晓峰数理学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1徐振华数理学院统计学、应用数学、信息安全、数字图像处理1杨红生环境学院环境科学2 三、指标限额 1、我校导师限招1名博士研究生。 2、中科院海洋所共计招收6名博士研究生(计划单列),中科院海洋所导师为第一导师,我校参与联合培养的合作导师为第二导师,该名额不占用我校导师个人招生计划。 原文链接:https://grad.qust.edu.cn/info/1018/20821.htm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021年04月07日 15:23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姚宝权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姚宝权。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姚宝权,男,汉族,197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被引2000余次。 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自然类)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96.03~1998.07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实习员1998.08~2003.07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03.08~2009.11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09.04~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博导2009.12~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教育经历1989年-1993年, 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1993年-1996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硕士1997年-2002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 奖项成果奖项名称先进中红外固体激光技术的研究获奖时间2014完成人姚宝权 李林军 段小明 鞠有伦 张云军所获奖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研究领域1. 物理电子学2. 光学工程研究方向:中长波红外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技术及在医疗和光电对抗方面的应用;高能中红外激光无损超声检测复合材料技术;超短脉冲中长波红外激光器及其在光电对抗、激光介质加速器和高次谐波产生方面的应用;新型铥钬铒陶瓷材料激光性能研究;高功率2微米单频铥、钬激光器。 团队成员鞠有伦:教授, 研究方向: 相干探测技术,单频激光器,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器,段小明: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器,铥钬固体激光器戴通宇:副教授,研究方向:相干探测技术,单频固体激光器 基本信息姚宝权,男,汉族,197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项目序号项目类别项目编号名称研究起止年月资助单位资助金额完成情况参与程度1基础科研××××双色激光器2016.01-2020.12纵向××负责2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JQ201310中长波红外皮秒、飞秒脉冲激光的产生与应用2014.01-2015.12黑龙江省30在研负责3基础科研××××红外××激光器2011.01-2014.12纵向××在研负责4基础科研××××红外固体激光器2011.01-2015.12纵向××在研负责5基础科研××××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2012.07-2016.11纵向××在研主要参加 讲授课程非线性光学(本科生、研究生)激光雷达与光电对抗(研究生)创新训练课II(本科生)现代光电子技术实验专题(研究生) 招生信息硕士招生:2018年招生1~2人博士招生:2018年招生1~2人 团队人才培养从课题组毕业的知名校友:柳强 教授(清华大学), 张新陆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林军 教授(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段小明 申英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段小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李纲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郑亮亮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2年:戴通宇(博士) 刘晓磊(硕士);2013年:申英杰(博士)于潇(硕士);2014年:丁宇(博士) 钱传鹏(硕士)邓云(硕士);2015年:崔铮(博士),李晓磊(硕士)硕士毕业研究生金(前5%)银(前10%)奖获得者:邓云(金奖,2015届)韩鎏(银奖,2015届)张冬雪(金奖,2014届) 于潇(2014届) 刘晓磊(金奖,2013届) 蒙裴倍(2012届) 王维(2012届) 何新东(2012届) 陈方(2012届) 王强(2011届) 田义(2011届) 王天衡(2010届) 郑亮亮(2009届) 方丹(2009届) 周蕙(2009届)硕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韩鎏(2013级) 邓云(2013级) 于潇(2012级) 于快快(2012级) 刘晓磊(2011级) 何新东(2010级) 王维(2010级) 蒙裴倍(2010级) 袁驰(2010级)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赵杰(2008届) 于快快(2010届)
2021年03月31日 15:23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王治乐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王治乐。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王治乐,男,汉族,197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学工程专业教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863项目5项、校创新基金项目1项和多项校企合作项目等。 荣誉称号2009年 获SHATF奖教金2010年 航天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3年 哈工大“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2012.04----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导师2006.11---2013.12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2004.06---2006.12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助理研究员2014.01---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教育经历1994年-1998年, 哈工大,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士2001年-2004年, 哈工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 主要任职2006年至今,光学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科研项目项目名称***特性测量与建模项目来源863开始时间2007-01-01结束时间2007-12-01项目经费80万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空间变化图像恢复方法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开始时间2011-01-01结束时间2013-12-01项目经费2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捕获及识别地面验证技术研究项目来源863开始时间2008-08-01结束时间2009-10-01项目经费3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光学高分辨率遥感成像系统图像恢复方法研究项目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基金开始时间2012-01-01结束时间2013-12-01项目经费5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可见光探测技术分析及仿真试验项目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时间2011-10-01结束时间2012-06-01项目经费25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项目名称长波红外成像试验透镜组研制项目来源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开始时间2011-01-01结束时间2012-03-01项目经费32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光学系统及遮光罩点源透射比测试项目来源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开始时间2011-08-01结束时间2012-02-01项目经费1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光学成像与测试研究方向:光学目标特性与杂光分析、光学图像处理、光学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理论 团队成员石栋梁,杂光分析技术刘尚阔,图像处理技术 讲授课程1. 薄膜光学简介:本科课程。比较全面地讲解光学薄膜的理论基础与真空制备工艺,具体内容包括光学薄膜的波动理论基础、膜系特性计算与设计方法、常用膜系(减反射膜系、反射膜系、截止滤光片与带通滤光片)的性能特点、薄膜在真空状态下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薄膜的结构与特点、光学薄膜的性能测试方法等。2. 红外技术与系统简介:本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红外技术与红外系统的基本理论,了解红外系统装置的设计方法,为从事光电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基础。3 高等物理光学简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内容包括部分相干光学,晶体光学,波导光学,统计光学基本理论等。经典电磁波理论包括典型光波场及其数学描述;干涉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单色波干涉,多色光干涉,扩展光干涉,干涉条纹定域和相干条件等;衍射理论包括平面波角谱衍射理论,巴比涅原理,泰伯效应和劳效应等;部分相干理论包括相干性的基本概念,多色场的解析信号表示,相干函数,时间相干和空间相干,范西特—泽尼克定理等;晶体光学讨论各向异性介质特性,双折射和自然折光性,晶体中的电光、磁光和声光效应等。 招生信息博士招生信息:每年招收1-2人,要求:(1)具有较强文献检索能力;(2)能够熟练阅读分析英语文献,有分析归纳能力与写作能力;(3)有强烈的创新探索精神,吃苦耐劳,能够潜心研究工作;(4)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优先录取。论文研究方向:(1)陆基对空超远距离自适应光学成像理论与技术研究;(2)微光与宽波段红外融合成像理论与新技术研究;(3)线性空变成像系统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4)全固态微光成像理论与摄像器件关键技术研究;(5)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理论方法研究;(6)杂散辐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硕士招生信息:每年招收2-3人,要求:(1)具有一定文献检索能力,并能够阅读分析英语文献;(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论文期刊论文标题基于光学系统像面分割的图像恢复方法研究作者王治乐,张元期刊名称光学技术期卷35简单介绍图像处理论文标题Improved infrared target-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mean shift作者Wang, Zhile; Hou, Qingyu; Hao, Ling.期刊名称APPLIED OPTICS期卷51论文标题PSF Analysis on Sub-aperture Aberrations of Optical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System作者Wang Zhile; Zhang Shuqing; Jiang Yanchao.期刊名称SPIE期卷8197论文标题Effect of image motion and vibration on image quality of TDICCD camera.作者Wang, Zhi-Le; Zhuang, Xu-Xia期刊名称ICMTMA期卷128论文标题Optical distortion evaluation of an aerodynamically heated window using the interfacial fluid thickness concept作者Haosu xiao; Wang Zhile; Fan Zhigang期刊名称APPLIED OPTICS期卷50论文标题Adaptive wavelet-based deconvolution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imaging作者Wei Zhang; Zhao, Ming; Wang, Zhile期刊名称APPLIED OPTICS期卷48论文标题Satellite image deconvolution based on nonlocal means.作者Zhao, Ming; Zhang, Wei; Wang, Zhile期刊名称APPLIED OPTICS期卷49论文标题Blur images captured by TDICCD due to mechanical vibrations作者Wang Zhile; Zhang Lanqing期刊名称IEEE论文标题基于点源透过率的空间光学系统杂光测量作者王治乐、龚忠强、张伟期刊名称光学技术期卷37论文标题红外仿真变焦光学系统设计作者王治乐、戴警民、杨迪期刊名称应用光学期卷29论文标题基于衍射光学的大视场卡塞格林光学系统设计作者任智斌,王治乐,张伟期刊名称光电子?激光期卷18 出版物出版物名称薄膜光学与真空镀膜技术作者王治乐出版时间,完成时间2013-06-01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21年03月31日 15:21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哈斯乌力吉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哈斯乌力吉。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哈斯乌力吉,男,蒙古族,1971年10月生。航天学院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岗教授、博士导、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均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科研获奖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荣获第十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荣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序第二)。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94.08-1998.09内蒙古民族大学留校任教2005.03-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留校任教2008.09-至今博士导2010.12-至今教授 教育经历1990年-1994年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蒙受化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 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1. 黑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函审专家。 招生信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每年招收1-2名博士生。 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型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奶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始时间2019.01结束时间2022.12项目经费59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项目名称面向ICF冲击点火的SBS 百皮秒脉冲压缩及放大特性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始时间2014-01-01结束时间2017-12-01项目经费74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受激布里渊散射介质的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始时间2008-01-01结束时间2010-12-01项目经费28万元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高峰值功率高能量的SBS百皮秒激光技术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始时间2012-01-01结束时间2015-12-01项目经费290担任角色参与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食品污染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合作研究项目来源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开始时间2012-01-01结束时间2015-12-01项目经费235担任角色参与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光限幅获得平顶脉冲波形的研究项目来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基金开始时间2009-01-01结束时间2012-12-01项目经费50万元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光限幅获得时域平顶脉冲波形的研究项目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Ⅱ开始时间2011-01-01结束时间2012-12-01项目经费50万元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用于SBS 百皮秒脉冲压缩及布里渊放大的介质研究项目来源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开始时间2013-01-01结束时间2015-12-01项目经费12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 获奖详情奖项名称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激光脉冲控制方法研究获奖时间2013完成人吕志伟、哈斯乌力吉、董永康、王雨雷、朱成禹所获奖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研究领域所在学科:1. 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为物理电子学)2. 光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1. 拉曼光谱技术2. 非线性光学技术 团队成员董永康,研究员,博士,博士导,研究方向:布里渊传感器及SBS慢光技术;何伟明,教授,硕士,硕士导,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技术及应用,固体激光技术,固体染料激光技术;林殿阳,研究员,博士,硕士导,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技术及其应用;朱成禹,副教授,博士,博士导,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技术及应用;巴德欣,副教授,博士,硕士导,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技术及应用。 讲授课程1、主讲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物理光学》课程;2、主讲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物理光学》;3、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物理光学课程设计》课程;4、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现代光电子技术实验专题》课程。 教改项目1、《物理光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90168)、2019.07-2020.07;2、《航天学院本科生全周期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构建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341),2011.03-2013.05;3、《物理光学》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08-2017.08;4、《物理光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08-2018.10;5、“985工程”《物理光学》课程建设项目,哈工大航天学院,2014.01-2015.12。 教学研究论文1、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何伟明等. 《物理光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 40(5): 101-103;2、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何伟明等.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 35(1): 69-70;3、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张爱红等. 《物理光学》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34(6): 88-89;4、吕志伟, 哈斯乌力吉, 何伟明等. 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1): 112-113;5、吕志伟, 哈斯乌力吉, 何伟明等. 创新型团队模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 92-95;6、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张爱红等. 《物理光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30(4): 90-91;7、哈斯乌力吉, 吕志伟, 张爱红等. 《物理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61-63. 教学获奖1、2018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1515003);2、2017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017年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一);4、2016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哈工大航天学院优秀课程建设项目一等奖;5、2013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排序第二,主要完成人)(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920.html);6、2010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排序第二,主要完成人);7、2010年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8、2008年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9、2007年主讲的《物理光学》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排序第二,主要完成人);10、2007年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1、2006年《物理光学》教学设计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21年03月29日 1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鞠有伦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鞠有伦。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鞠有伦,男,汉族,196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 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89.07——1995.06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技术员1995.07——1999.06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助理研究员1999.07——2005.06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副研究员2005.07——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教授2006.07——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博导2010.09——2016.06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经历1985年-1989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1995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2003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于2010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所在学科:1. 物理电子学,2. 光学工程研究方向:单频连续固体激光器技术,包括Nd:YAG,Ho:YAG,Ho:YLF,Er:YAG激光器等,可应用于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的发射源窄线宽脉冲固体激光器技术,包括1.6微米、2微米窄线宽大能量脉冲固体激光器,可作为相干探测激光测风雷达发射光源大功率掺Tm光纤激光器技术,作为Ho固体激光器泵浦源激光测风雷达技术相干探测激光测距雷达,应用于远距离目标主动探测大功率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及中波红外光电对抗系统技术 团队成员团队教师姚宝权:教授, 研究方向:大功率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器技术,固体锁模激光器技术段小明: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器,铥钬固体激光器技术戴通宇:副教授,研究方向:相干探测技术,单频固体激光器技术外聘工程师针对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及毕业设计的需求,团队聘请了7位在电学、机械领域的工程师,协助团队的科研工作,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科研团队,加快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及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同时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 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体制探测技术项目来源装备预研开始时间2016.01结束时间2019.12项目经费1,500,0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项目名称××固体激光器项目来源总装型谱开始时间2012.11结束时间2017.12项目经费6,200,0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纵向项目项目状态完成项目名称固体激光器技术项目来源校企合作开始时间2013.01结束时间2018.12项目经费5,000,0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项目名称1.6μm窄线宽固体激光器项目来源校企合作开始时间2017.11结束时间2018.12项目经费1,000,0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项目名称双波长固体激光器项目来源航天七院开始时间2017.06结束时间2018.06项目经费1,200,000担任角色负责项目类别横向项目项目状态进行中 奖项成果奖项名称高功率中波激光干扰源获奖时间2015.12完成人鞠有伦(3)所获奖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奖项名称先进中红外固体激光技术的研究获奖时间2014.08完成人鞠有伦(4)所获奖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奖项名称中红外固体激光器获奖时间2011.12完成人鞠有伦(2)所获奖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奖项名称3~5μm可调谐高功率光参量震荡技术获奖时间2010.12完成人鞠有伦(2)所获奖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奖项名称可调谐固体激光器技术-光参量振荡器获奖时间2000.12完成人鞠有伦(2)所获奖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奖项名称利用非线性效应改善激光光束质量获奖时间1993.12完成人鞠有伦(5)所获奖项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奖项名称强激光远程大气传输中的SRRS效应的研究获奖时间1993.12完成人鞠有伦(3)所获奖项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讲授课程1. 微弱光电检测技术(研究生)2. 光电检测技术(本科生)3. 光电子信息技术(本科生) 招生信息硕士招生: 2018年招生2人博士招生: 2018年招生2人 人才培养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人数:23人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4人指导已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3人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人数:7人毕业的知名校友:赵利 教授(复旦大学)陈德应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军 教授(复旦大学)柳强 教授(清华大学)获奖学生: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段小明 申英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段小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论文:李纲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郑亮亮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2年:戴通宇(博士) 刘晓磊(硕士);2013年:申英杰(博士)于潇(硕士);2014年:丁宇(博士) 钱传鹏(硕士)邓云(硕士);2015年:崔铮(博士),李晓磊(硕士)硕士毕业研究生金(前5%)银(前10%)奖获得者:邓云(金奖,2015届)韩鎏(银奖,2015届)张冬雪(金奖,2014届) 于潇(金奖,2014届) 刘晓磊(金,2013届) 蒙裴倍(2012届) 王维(2012届) 何新东(2012届) 陈方(2012届) 王强(2011届) 田义(2011届) 王天衡(2010届) 郑亮亮(2009届) 方丹(2009届) 周蕙(2009届)硕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韩鎏(2013级) 邓云(2013级) 于潇(2012级) 于快快(2012级) 刘晓磊(2011级) 何新东(2010级) 王维(2010级) 蒙裴倍(2010级) 袁驰(2010级)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胡强(2007届),赵杰(2008届), 于快快(2010届)
2021年03月29日 16:06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王春晖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王春晖。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王春晖,博士,教授(博导)。目前,就职于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要从事激光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类脑理解研究,研究方向:车载激光雷达、激光外差干涉仪、相干激光测风雷达、低慢小目标激光探测识别与拦截以及高端激光几何量测量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重大1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预研项目3项、深圳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出版专著1本。 教育经历1983年-198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 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2005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87年-1989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助教1997年-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信息与科学系,副教授2003年-2004年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高访2010年-2020年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系副主任2016年-2018年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导 主要任职***电子元器件(光电子)领域专家(2019~);中国兵器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北京市航空智能遥感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激光技术》杂志编委(2006~)。 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大视场高维度环境感知激光外差干涉仪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开始时间2021.1结束时间2025.12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进行中项目名称XXXXX激光探测成像MEMS微系统项目来源XXXX开始时间2019.1结束时间2021.6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进行中项目名称环境感知MEMS激光雷达的固态化与全景成像关键问题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开始时间2018.01结束时间2021.12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进行中项目名称新型扫频干涉车载激光雷达理论研究项目来源深圳市自然基金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开始时间2020.11结束时间2023.1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进行中项目名称提高MEMS扫描红外激光外差干涉仪测量精度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开始时间2016.01.01结束时间2016.12.3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项目名称一种用于激光大气遥感系统双平衡外差接收的新方法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开始时间2010-01-01结束时间2011-12-0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项目名称一种降低扫描相干激光成像雷达视场滞后角的方法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开始时间2005-01-01结束时间2008-12-0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项目名称*****高精度激光三维图像传感器技术项目来源XXXXX开始时间2011-01-01结束时间2015-12-0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项目名称城市复杂环境下“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关键技术项目来源XXXXX开始时间2016.06.12结束时间2020.12.31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项目名称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原理样机项目来源XXXXX开始时间2011.1结束时间2015.12担任角色 负责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项目状态 完成 研究领域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研究领域:激光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类脑理解研究方向:车载激光雷达光子芯片激光外差干涉仪相干激光测风雷达低慢小目标激光探测识别与拦截高端激光几何量测量 团队成员杨亚非:教授, 航天学院,导航与控制;遆晓光:教授,航天学院,图像处理;杨国辉:副教授, 电信学院,信号处理;崔天祥:副教授, 仪器学院,虚拟仪器,信号处理。 讲授课程红外技术(本科生选修课程)简介:“红外技术”是光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光学的应用分支。红外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红外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红外辐射发射、吸收、传输的一般原理与探测方法,阐述红外探测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及一般实验设计方法,其主要内容: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和谱朗克公式;分子光谱,双原子、多原子分子的振动-转动红外光谱;各种红外辐射源;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红外探测器的分类、噪声和性能参数,热探测器与光子探测器,检测微弱信号的方法;热成像系统,辐射计,红外光谱仪,红外无损检测。激光雷达技术(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简介:激光雷达(LADAR-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以激光作为载波的雷达,以光电探测器为接收器件,以光学望远镜为天线的雷达。近十几年来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应用领域逐渐拓展。本课程旨在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特点出发来讨论激光雷达系统发射、光学天线、接收和信号处理的设计原理和具体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大多数经过实践考验的设计实例。主要内容包括:激光雷达的结构与原理;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激光雷达信号回波的估算和激光雷达系统的干扰信号;搜索和捕获目标的激光雷达系统;激光成像雷达系统系统设计方法和实例;激光大气遥感系统系统设计方法和实例;激光雷达在空间上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统计光学(博士研究生选修课)简介:在光场的产生、传播和检测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造成光场及信号的涨落。因此,近代光学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光学学科―统计光学。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基础部分,讲述随机变量、随机过程;光波的某些一阶性质;光波的相干性;讨论涉及到高阶相干性的一些问题;部分相干性对成像系统的影响;关于有随机非均匀介质出现时的成像问题;讨论光的光电检测方法中的基本性限制。 招生信息硕士招生(电子科学与技术或光学工程):拟招1~2硕士,主要研究内容:(1)激光MEMS微镜扫描高速高重复性指向与控制技术;(2)激光回波信号高精度高数据率定时与测时技术;(3)大视场激光回波信号相干探测技术;(4)激光雷达点云图像去噪滤波识别与三维地图构建算法;(5)激光雷达光学天线设计新方法。博士招生(电子科学与技术或光学工程):拟招1~2博士,主要研究方向:(1)MEMS环境感知激光雷达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2)光子芯片级车载激光雷达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3)激光外差干涉仪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4)超高频超宽带信号处理;(5)激光点云动态图像类脑处理。 论文期刊论文标题Speckle Noise Suppressing Based on a Generalized Parallel Weighted-Average Multidirectional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Algorithm作者Jiang Lihui; Wang Chunhui;Wang Qi*;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00.2期刊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B期卷2000, 9(2):182-37论文标题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 Оптической Антенны Когерентного Лидара作者Ван Чуньхуэй, М. Л. Белов, Ю. В. Федотов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04.05期刊名称XV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юбилей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ЛАЗЕРЫ论文标题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Heterodyne Efficiency for Nonlinear Scanning Coherent Image System作者Wang Chunhui, M. L. Belov, Yu. V. Fedotov, Wang Qi.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04.8期刊名称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期卷2004, 5743论文标题Fiber-coupled near-infrared laser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with fast optical scanning作者Gao Long,Wang Chunhui,Li Yanchao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0.3期刊名称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期卷2010, 27(27):2499-2504.论文标题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aser intensity and scanning frequency in MEMS scanning system作者Wang Chunhui, Qu Yang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5.5期刊名称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期卷2015, 69:179-183论文标题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direct reflection on return signal detection in a 3D imaging lidar system by rotating the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作者Wang Chunui, Lee Xiaobao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6.5.1期刊名称Applied Optics期卷2016, 55(7):1559-64论文标题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aperture of a detector and enlarging the receiving field of view in a 3D imaging lidar system through hexagonal prism beam splitting作者Lee Xiaobao, Wang Xiaoyi, Cui Tianxiang, Wang Chunhui, Li Yunxi, Li Hailong,Wang Qi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6.10期刊名称Optics Express期卷2016, 24(14): 15222-15231论文标题Waveform centroid discrimination of return pulse weighting method in LIDAR system作者Yunxi Li , Tianxiang Cui, Qingyan Li, Bin Zhang, Yuru Bai, Chunhui Wang*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9.2期刊名称Opti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期卷2019, 180(2) :840–846论文标题Pulse-based machine learning Adaptive waveform centroid discrimination for LIDAR system作者Shiyu Yan, Guohui Yang, Yunxi Li, Qingyan Li, Bin Zhang, Yu Zhang, Chunhui Wanga*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19.8期刊名称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期卷2019, 103 : 103100论文标题Optical design of a new folding scanning system in MEMS-based lidar作者Xiaobao Lee, Chunhui Wangb*, Zhaoxu Luo, Shengqing Li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20.5期刊名称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期卷2020,125:106013论文标题EMD and VMD-GWO paralle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overcome Lidar ranging limitations作者BaoLing QI, GuoHui YANG, DongBing Guo, AND Chunhui Wang*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21.1期刊名称Optics Express期卷2021,29(2):2855-2873论文标题Pulsed LiDAR’s Distance-intensity Image Strategy Based on The Double-scale Intensity-weighted Centroid Algorithm作者Shiyu Yan,Guohui Yang,Qingyan Li,Bin Zhang,Yu Wang,Yu Zhang,and Chunhui Wang*发表时间,完成时间2021.1期刊名称Remote Sensing期卷2021,13(3):432 出版物出版物名称《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作者王春晖,陈德应出版时间,完成时间2014.12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21年03月29日 1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冉启文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冉启文。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冉启文:男,1963年4月出生于中国重庆,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统计学、小波理论、卫星激光通信、信息光学、信息与通信理论、应用数学,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小波理论、卫星激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小波光学与小波、分数傅里叶光学、信息光学与光信息安全、分数傅里叶变换域的信息理论与通信理论、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主要特点是应用数学与信息光学、卫星激光通信、信息科学与通信理论的交叉结合。曾先后两次与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就小波理论和分数傅立叶变换理论进行联合研究。1995年获得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8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863项目、科学试验重大项目、终端研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等各类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项目共15项。申请并已经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多个学科和多个种类的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80余篇。在包括中国科学出版社在内的多个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部。未来几年,计划招收具有统计学、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物理学、光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通信、信号和图像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攻读应用数学硕士学位以及统计学、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卫星激光通信、小波理论、小波光学、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分数傅里叶光学、信息光学、信息与通信理论、应用数学 科研奖项[1] 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 2013年获得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3] 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4] 2008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5] 1995年获得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6]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7] 获得授权国防发明专利2项 学术专著[1] 冉启文, 谭立英. 《分数傅立叶光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2004年[2] 冉启文, 谭立英. 《小波分析与分数傅立叶变换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3] 冉启文. 《小波变换与分数傅立叶变换理论及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4] 冉启文. 《小波理论及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 学术期刊[1] Qiwen RAN, Daniel S. YEUNG, Eric C. C. TSANG and Qi WANG, General Multi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ermutation Matrix group,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3, No. 1, January 2005, pp. 83-98(IF:2.335)[2] Qiwen RAN, Haiying Zhang, Jin Zhang, Liying Tan and Jing Ma, deficiencies of the encryptography based on multi-parameters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Optics Letters, 34(11), 1729-1731(2009)(IF:3.772)[3] Hui Zhao, Qi-Wen RAN, Jing Ma, and Li-Ying Tan. Generalized Prolate Spheroidal Wave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58, No.6, pp.3032-3041, 2010(IF:2.335)[4] Zhu B H, Liu S T and RAN Q W. optical image encryption based on multi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s. Optics letters 2000,25(16) 1159-1161(IF:3.772)[5] RAN qi-wen, Yuan lin, Tan li-ying, Ma jing and Wang qi, High order generalized permutational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s. Chinese Physics. 2004, 13(2): 178-186(IF:1.680)[6] Yeung Daniel S, RAN Qiwen, Tsang Eric C C and Teo Kok Lay. Complete way to fractionalize Fourier transform.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4, 230: 55-57(IF:1.552)[7] Hui Zhao, Qiwen RAN, Jing Ma and Liying Tan, On bandlimited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16, No. 5, pp.343-345, May 2009(IF:1.203)[8] Hui Zhao, Qiwen RAN, Liying Tan and Jing Ma. Reconstruction of bandlimited signals in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domain from finite nonuniformlu spaced sample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16(12): 1047-1050, 2009(IF:1.203)[9] Deyun Wei, Qiwen RAN, Yuanmin Li, Jing Ma and Liying Tan, A convolution and product theorem for the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16, No.10, 853-856, October 2009)(IF:1.203)[10] Deyun Wei, Qiwen RAN, Yuanmin Li. Generalized Sampling Expansion for Bandlimited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17(6),pp. 595-598, 2010(IF:1.203)[11] Deyun Wei, Qiwen RAN, Yuanmin Li, Jing Ma and Liying Tan. Reply to “Comment on ‘A convolution and product theorem for the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17(6), pp. 617-618, 2010(IF:1.203)[12] Qiwen RAN, Hui Zhao, Liying Tan and Jing Ma. Sampling of Bandlimited Signals in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Domain. 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9(3):459-467,2010[13] Hui Zhao, Qi-Wen RAN, Jing Ma, and Li-Ying Tan. Linear canonical ambiguity function and linear canonical transform moments. Optik, In press, 2010[14] Qiwen RAN, Hui Zhao, Guixia Ge, Jing Ma and Liying Tan. Sampling Theorem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Parameter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Journal of Computers, 5(5):695-702, 2010[15] RAN qi-wen, Wang qi, Ma jing and Tan li-ying. Multi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Image Encryption.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3,12(1): 29-34(IF:0.148)[16] RAN Q W, Feng Y J, Wang J Z and Wu Q T. The Discret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Simul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0, 9(1) p. 70-75(IF:0.148)[17] Zhang, Haiying, RAN, Qiwen, Zhang, Jin. Optical image encryption and multiple parameter weighted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Guangxue Xuebao/Acta Optica Sinica 28(2): 117-120, December 2008[18] Qiwen RAN, Zhongzhao Zhang, Deyun Wei and Shaxue Jun. “Novel nearly tridiagonal commuting matrix and fractionalizations of generalized DFT matrix,”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9. CCECE '09. Canadian Conference on 3-6, Page(s):555–558, May 2009[19] RAN, Qi-Wen, Zhang, Hai-Ying, Zhang, Zhong-Zhao, Sha, Xue-Ju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cret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s, 2009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CECE '09, 979-982, 2009[20] Qiwen RAN, Hui Zhao, Guixia Ge, Jing Ma and Liying Tan. Sampling analysis in weighted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domai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2009.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1: 878-881, Apr. 2009
2021年03月29日 16:00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谭立英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谭立英。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基本信息谭立英,1957年8月出生,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专业。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在国内最先开展卫星光通信研究工作。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卫星光通信、激光干涉计量、光学信息处理、激光全息等。先后承担了多项卫星光通信研究的重大项目以及相关的其他项目20余项。分别在终端研制、空间光信号收发、联调与模拟测试、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所受的影响及补偿、外场试验、地面验证与评测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卫星光通信的相关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国内会议上发表文章15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共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以及三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发明专利共57项,已获授权34项。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科学试验重大项目、863高技术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共4项,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民用航天重点项目、科学试验重大项目和终端研制重大项目共3项,为我国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海洋二号卫星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项目的总指挥,领导所属科研团队成功地完成了该项重大研究项目,于2011年10月25日,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实现了海洋二号卫星与光通信地面站之间的高速激光通信,建立了稳定的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海洋二号卫星星地激光通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卫星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卫星光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多年来,一直坚持光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提出并建立了小波光学理论。利用小波理论深入分析光的传播、衍射、成像和滤波等基本现象,提出光的波前滤波新思想,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学信号处理理论—小波光学理论。在小波光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几个典型光学衍射理论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表述。同时,建立了小波光学空域和空频域滤波理论、分析了透镜的小波变换性质和光学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成像及系统传递函数。将小波光学滤波理论成功应用于小波光学混合信号处理系统和小波计算全息图的研究中。 我的新闻新闻标题中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80公里外瞄准移动针眼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20305/17070619.html发表时间2012-09-04中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80公里外瞄准移动针眼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20305/17070619.html新闻标题中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铺就漫漫天光路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5/12964465_0.shtml发表时间2012-09-04中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铺就漫漫天光路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5/12964465_0.shtml新闻标题宁愿用这一生去追求——记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研究团队 http://news.hit.edu.cn/articles/2012/03-06/03142315.htm发表时间2012-09-04宁愿用这一生去追求——记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研究团队http://news.hit.edu.cn/articles/2012/03-06/03142315.htm新闻标题哈工大教授夫妻领衔星地“光通道”http://www.hljnews.cn/fou_jiaoyu/2012-03/07/content_1188447.htm发表时间2012-09-04哈工大教授夫妻领衔星地“光通道”http://www.hljnews.cn/fou_jiaoyu/2012-03/07/content_1188447.htm新闻标题哈工大星地激光通信研究团队:甘愿一生的追求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8/06/c_123537564.htm发表时间2012-09-04哈工大星地激光通信研究团队:甘愿一生的追求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8/06/c_123537564.htm新闻标题星地激光链路试验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发表时间2012-09-21星地激光链路试验研究项目通过验收http://news.hit.edu.cn/articles/2012/09-13/09170447.htm新闻标题“海洋二号”卫星交付使用 激光通信试验获得成功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7278187.html发表时间2012-09-25“海洋二号”卫星交付使用 激光通信试验获得成功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7278187.html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73年1月-1978年8月黑龙江省宾县洪山林场 工人1982年7月-1985年3月洛阳轴承厂职工学校 教师1985年3月-1986年6月哈尔滨轴承厂技术处 助工1986年7月-1998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7月-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历任副教授、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1978年9月-1982年7月, 就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物理专业, 获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5年5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3月-2004年12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现任: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年03月29日 15:59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范志刚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已经展开,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将为广大2021考博考生发布转载各博士招生单位发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及导师联系方式,以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范志刚。 点击查看:全国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联系方式范志刚博士 教授/博导工作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电机楼10008室电 话:0451-86402784E-mail:fzg@hit.edu.cn邮 编:150001通信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307信箱 工作经历时间工作经历1992.4-1994.5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科,助教1994.5-1999.6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讲师1999.7-2004.7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副教授2004.8-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教授 教育经历1985.9-1989.7,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学学士,导师:李润顺教授1989.9-1992.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学硕士,导师:穆英教授2000.9-2004.2,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学博士,导师:许士文教授2004.12-2007.11,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苑立波教授 主要任职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应用光学》编委《光电技术应用》编委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和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光电测试技术与装备气动光学技术与仿真成像制导与仿真特种光学系统设计波前编码技术 团队成员范志刚 博士 教授左宝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忠辉 博士 副教授杨茂华 硕士 副教授张 旺 博士 讲师陈守谦 博士 讲师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专题、总装航空及航天类基金、国防科工局基础研究及其它横向课题50余项。基于折射率截面厚度和本征正交分解的三维非均匀固体媒质光传输算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1-2016.12XXX特性研究,国防973专题,2012.1-2015.12XXX光学技术研究,总装装备预研基金,2013.4-2015.2XXX校准技术研究,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2014.1-2015.12XXX成像质量影响研究,航空基金,2013.10-2015.9红外/激光一体化目标模拟设备研制,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2013.12-2014.6光学成像器无热化性能测试系统,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2013.1-2014.6 讲授课程本科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红外成像制导仿真技术”创新研修课应用光学光电测试技术硕士生:现代干涉测试技术 招生信息以团队集体指导方式进行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招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年招生6~10名。招收光学工程、光学(含物理)、物理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含同等学力)攻读博士学位,年招生1~3名。 出版物出版物名称《光电测试技术》第一版作者范志刚 左宝君 张爱红出版时间,完成时间2004-01-01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物名称《激光干涉测试技术及应用》作者张琢 范志刚等出版时间,完成时间1998-08-01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物名称《光电测试技术》第二版作者范志刚 左宝君 张爱红出版时间,完成时间2008-10-01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物名称《光电测试技术》第三版作者范志刚 张旺 陈守谦 李洪玉出版时间,完成时间2015-01-01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学术论文Jianjun Liu, Zhigang Fan,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 flat lens with three scatterers, Optical Engineering, 2014.7, 53(7): 077101, IF2012=0.959Jianjun Liu, Haili Hu, Wang Zhang and Zhigang Fan, Scatterer radius dependence of focusing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 flat lens, 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014.4, 12: 138–143, IF2013=1.792Le Van Nhu, Chen Shouqian and Fan Zhigang, Optimized asymmetrical tangent phase mask to obtain defocus invariant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n incoherent imaging systems, Optics Letters, 20144, 39(7): 2171-2174, IF2012=3.399Wang Zhang, Shouqian Chen, Chenglong Hao, Honghao Wang, Baojun Zuo, and Zhigang Fan*, Conformal dome aberration correction with gradient index optical elements, OPTICS EXPRESS, 2014.2, 22( 3):3514-3525, IF2013=3.546Chenglong Hao, Shouqian Chen, Wang Zhang, Jinhan Ren, Chong Li, Hongjun Pang, Honghao Wang, Qian Liu, Chao Wang, Huiying Zou, and Zhigang Fa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maging quality degradation of an airborne optical system for aerodynamic flow field around the optical window, Appl. Opt, 2013.11, 52(33): 7889-7898, IF2013=1.69张爱红,丛海佳,范志刚,陈刚义, 高分辨率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 应用光学, 2013.7, 34(4):564-569Haili Hu, Jianjun Liu, and Zhigang Fan, Interaction of pupil offset and fifth-order nodal aberration field properties in rotationally symmetric telescopes, Optics Express, 2013.7, 21(15): 17986–17998, IF2013=3.546Haili Hu, Baojun Zuo, Jianjun Liu, Zhigang Fan and Yingtao Jiang, Modeling of Coupling Loss in Ultra-compact SOI Microring Resonators, Optik, 2013.6, 124(23): 6355–6357, IF2013=0.769Haili Hu, Baojun Zuo, Jianjun Liu, Shouqian Chen and Zhigang Fan,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multitarget compounding system based on dimpled mirror, Optik, 2013.5, 124(23): 5956–5960, IF2013=0.769Wang Zhang, Baojun Zuo, Shouqian Chen, Haosu Xiao, and Zhigang fan, Design of fixed correctors used in conformal optical system based o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Appl. Opt, 2013.1, 52, 461-466, IF2013=1.69Haosu Xiao, Baojun Zuo, Yi Tian, Wang Zhang, Chenglong Hao, Chaofeng Liu, Qi Li, Fan Li, Li Zhang, and Zhigang Fan., Joint influences of aerodynamic flow field and aerodynamic heating of the dome on imaging quality degradation of airborne optical systems, Applied Optics, 2012.12, 51(36): 8625-8636, IF2011=1.748Haili Hu,Baojun Zuo,Shouqian Chen,Hong Yu,Yang Gao,Hongming Zhao,Jian Du,Zhigang Fan,Hai Pang, Multi-target compounding technique based on dimpled mirr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12.11, 51(11): 113001, IF2012=0.959张旺,左宝君,陈守谦,胡海力,范志刚, 利于像差校正的共形整流罩内表面面形设计, 光学学报, 2012.11, 32(11):1122001-6Zhigang Fan, Haili Hu, Wang Zhang, Jianjun Liu, Shouqian Chen, Self-thermal radiation compensation for autofocus algorithm in infrared optical system, IEEE,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2.10, 1330-1334Jianjun Liu, Zhigang Fan, Min Kuang, Guiming He, Chunying Guan and Libo Yuan, Relative permittivity dependence of photonic band gaps for unit cells of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two-dimensional decag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s,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2.9, 288: 52–55, IF2012=1.486Jianjun Liu, Baojun Zuo, Shouqian Chen, Haili Hu, Haosu Xiao, Wang Zhang, Zhigang Fan, Hao Guo and Xiong Zhang, Focusing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 flat lens at different object distances, Optical Engineering, 2012.7, 51(7): 074005, IF2012=0.959范志刚, 于翠萍, 肖昊苏, 张旺, 气动光学头罩热辐射效应数值仿真研究, 应用光学, 2012.7, 33(4): 55-59Shouqian Chen,Zhigang Fan, Zhigao Xu,and Haosu Xiao, Thermal effect of odd-symmetric phase mask in wavefront-coded athermalized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2.6, 31(3): 210-215, IF2012=0.301左保军,梁炎锋,范志刚, 基于图像处理的光学无热化设计效果检测系统,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2.6, 41(6): 1600-4石磊,范志刚, 虚拟红外成像器件的模拟输出电路设计,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2.6, 31(6): 58-61,Haosu Xiao, Zhile Wang, and Zhigang Fan, Optical distortion evaluation of an aerodynamically heated window, based on the higher-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elasto-optical effect excluded, Applied Optics, 2012.6, 51(16): 3269-3278, IF2011=1.748Jianjun Liu, Zhigang Fan, Haili Hu, Maohua Yang, Chunying Guan, Libo Yuan, Hao Guo and Xiong Zhang, Wavelength dependence of focusing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 flat lens, Optics Letters, 2012.5, 37(10): 1730–1732, IF2012=3.399Zhigang Fan, Jianjun Liu, Shouqian Chen, Hong Chang, Chunying Guan and Libo Yuan, Comparative study of photonic band gaps of germanium-based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lattice and square-lattice and decagonal quasi-periodic photonic crystals,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2.3, 96: 11–17, IF2012=1.557刘建军 范志刚 肖昊苏 张旺 关春颖 苑立波, Ge 基二维三角晶格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2.2, 31(1):35-41, IF2012=0.301陈守谦,范志刚,王帅,许志高, 基于光线像差的波前编码系统离轴像差敏感性分析, 光学学报, 2011.12, 31(12): 1211005-1-8李庆波 许志高 陈守谦 范志刚, 探测器噪声对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图像复原过程影响的理论研究,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1.12, 9(6):14-20范志刚,常虹,陈守谦, 透镜无热装配中粘接层的设计, 光学 精密工程, 2011.11, 19(11):2573-81范志刚,王芳博,陈守谦,冯俐铜, 消畸变成像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设计, 应用光学, 2011.9, 32(5): 817-821Shouqian Chen,Zhigang Fan, Zhigao Xu,Baojun Zuo,Shuai Wang and Haosu Xiao, Wavefront coding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hermal defocus aberration in an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Optics Letter, 2011.8, 36(16): 3021-23, IF2011=3.316Jianjun Liu, Zhigang Fan, Haosu Xiao, Wang Zhang, Chunying Guan, and Libo Yuan, Photonic bandgaps of different unit cells in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germanium-based two-dimensional decagonal photonic quasi-crystals, Applied Optics, 2011.8, 50(24): 4868-72, IF2011=1.703Lu, Zhengang;Tan, Jiubin;Qi, Jing;Fan, Zhigang; Zhang, Luyang, Modeling Fraunhofer diffractive characteristics for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of tilted ring metallic mesh,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1.8, 284(16-17): 3855-3861, IF2012=1.486范志刚 ,陈守谦,常虹,许志高, 三次相位掩模板波前编码系统非轴向斯特雷尔比, 光学学报, 2011.6, 31(6): 0611001-1-9Haosu Xiao, Wang Zhile, Zhigang Fan, Optical distortion evaluation of an aerodynamically heated window using the interfacial fluid thickness concept, Applied Optics, 2011.6, 50(19): 3135-44, IF2011=1.748Shouqian Chen,Zhigang Fan,Hong Chang and Zhigao Xu, Nonaxial Strehl ratio of wavefront coding system with a cubic phase mask, Applied Optics, 2011.6, 50(19): 3337-3345, IF2011=1.748范志刚,常虹,陈守谦, 胶粘光学元件的热应力和变形分析, 光学技术, 2011.5, 37(3):366-369范志刚,刘建军,肖昊苏,张旺,关春颖,苑立波, 蓝宝石单晶的生长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硅酸盐学报, 2011.5, 39(5): 880-891范志刚,肖昊苏,李辉, 气动光学头罩光传输数值仿真, 应用光学, 2011.3, 32(2):189-194肖昊苏,张运强,范志刚,李福巍,潘国庆, 偏振干涉法测量晶体应力双折射精度分析,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2, 40(2): 271-276范志刚,付强,陈守谦,吕天宇, 一种优化波前编码系统相位板参数的新方法, 应用光学, 2011.1, 32(1): 1-6Zhigang Fan, Shouqian Chen, Haili Hu, Hong Chang, Qiang Fu, Autofocus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For Infrared Microscopy, IEEE,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Yantai, Proc. Of CISP 2010,5:2510-2514范志刚,肖昊苏,李辉,潘国庆,李福巍, 气动热环境下高速飞行器光学头罩光传输分析, 航空兵器, 2010.10, (5): 59-61, 64Haosu Xiao, Zhigang Fan, Imag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aerodynamically heated optical dome using ray tracing, Applied Optics, 2010.9, 49(27): 5049-5058, IF2010=1.410Yuan Guibin; Fan Zhigang; Sun Xiaogang, Radiation signature of clouds,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S AND INSTRUMENTATION, 2010.8, Proc. Of SPIE 2010,7544Chang Hong, Fan Zhigang, Chen Shouqian, Cao Yiming, Impact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n optical system parameters: modeling and analysis,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Instruments and Technology--Optical System and Modern Optoelectronic Instruments, 2009.10, SPIE PROC., 7506: 0G1-8Shouqian Chen, Zhigang Fan, Hong Chang,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athermalization of IR optical syste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electron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2009----Advances in Infrared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 2009.6, SPIE PROC., 7383: 0D1-8Lu Zhengang, Tan Jiubin, Fan Zhigang, Terahertz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Constructed by Metallic Meshes with Micrometer Period and High Ratio of Linewidth/Period,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2009.6, 437: 286-290范志刚 肖昊苏 高豫强, 气动热环境下高速飞行器光学头罩特性分析, 应用光学, 2009.5, 30(3): 361-365Yuan Guibin, Fan Zhigang, Sun Xiaogang, Dai Jingmin , Approach method based on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or multi-spectral thermometer,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9, SPIE PROC., 7133: 713309Lu Zhengang, Fan Zhigang, Zheng Dandan , Effect of tilted metallic mesh on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of optical system,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9, SPIE Proc., 7133: 713338范志刚,张亚萍,苑立波,刘燕,张郡, 热环境中的光传输与光学校正仿真, 光学技术, 2008.3, 34(2): 203-06Chen Xiaoxuan, Fan Zhigang , Point Spread Func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 for Image Restoration, Electronic Imaging and Mulitmedia Technology V, 2007.11, SPIE PROC., 6833: 68331M1-8范志刚,张亚萍,裴扬威,张郡,何艳磊, 气动热环境下高速飞行器红外窗口光传输数值仿真研究,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7.10, 26(5): 396-400, IF2010=0.452张爱红, 王婷婷, 范志刚, 张亚萍, 相位互异散斑校正技术研究, 应用光学, 2007.9, 28(5): 632-635张亚萍, 范志刚, 许士文, 导弹侧窗中的光传输效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9, 39(9): 1462-65Zhang Yaping, Fan Zhigang, Study on th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of aero-optical window, Optik, 2007.8, (118): 557-560, IF2010=0.454范志刚 裴扬威 张亚萍 张郡 何艳磊, 气动环境下窗口光传输的分析方法, 宇航学报, 2007.7, 28(4): 1016-19常虹 范志刚, 基于DMD的红外双波段景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5, 39(5): 838-840张正辉,陈守谦,许士文,范志刚, 激光近炸引信距离控制精度测试技术分析,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7.5, 36(5): 639-643Zhang Yaping, Fan Zhigang,Xu shiwen, Modification of Coherent Gradient Sensing (CGS) to Accurately Get the Fringe Order,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9, 326-328: 171-174张亚萍,范志刚,刘金强, 红外末制导中的气动光学效应分析, 激光与红外, 2006.6, 36(6): 487-490Zhang Yaping, Fan Zhigang, Optics Correction Based on MOEMS and PD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2006.1, 587-591张亚萍,范志刚, 基于MOEMS的光学校正, 中国机械工程, 2005.7, (z16): 266-269Fan Zhigang, Liu Dada,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mode optic fiber in the high-accuracy laser collimation technique, ISIST'2002, 2004.8, Proc.2: 901-904范志刚, 张凤生, 左保军, 何瑾, 位置敏感探测器受杂光干扰特性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04.8, 28(4): 442-444He, J; Cui, TX; Fan, ZG; Xue, Q,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six degree-of-freedom based on holographic lens splitter,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4.8, 3: 112-115范志刚, 许士文, 多自由度测试技术的发展, 应用光学, 2003.11, 24(6): 1-4,8何瑾, 范志刚, 左保军, 许士文, 贾元胜, 邱俊文, 董密林, 桂兵, 高准确度风洞天平静态校验台, 计量学报, 2003.10, 24(4): 307-309Fan Zhigang, Zuo Baojun, Xu Shiwen, Zhang Fengsheng , Six degree-of-freedom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holographic lens, ISTM'2003(深圳), 2003.6, PROC., 4: 3393-3396Fan Zhigang, He Jin, Zuo Baojun, Li Runshun, Jia Yuansheng, Gui Bin, Qiu Junwen, Dong Milin, Research on six-degree-of-freedom calibration system for wind tunnel balances with a collimated laser beam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03.2, 1(2): 82-84范志刚 张爱红 李红兵, 基于遗传算法的光学膜系初始结构优化设计, 光学技术, 2002.12, 28(6): 513-514,517范志刚, 何瑾, 许士文, 张凤生, 桂兵, 徐红, 邱俊文, 董密林, 基于全息透镜的风洞天平六自由度测控系统, 光子学报, 2002.12, 31(z2): 179-184Fan Zhigang, Zhang Fengsheng, He Jin, Xu Shiwen, The Calibra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VXIbus of Static Verifying Platform of Wind Tunnel Balance, LASERS IN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2002.10, SPIE PROC., 4915:31-33Fan Zhigang, Zhang Aihong, Wang Zhiqiang, Interference Technique for Laser Wave-front Measurement, Conference on Lasers in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2002.10, SPIE PROC., 4915:54-57Fan Zhigang, Zuo Baojun, Xu Shiwen, Zhang Fengsheng , Six degree-of-freedom calibration system ,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IST'2002), 2002.8, Proc., 2: 546-550Fan Zhigang,Zuo Baojun,Xu Shiwen,Zhang Fengsheng,Chai Linei , Application of VXIBus technique to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wind tunnel balanc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IST'2002), 2002.8, Proc., 2: 749-752张爱红, 左保军, 范志刚, 张武祖, 紫外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6, 34(3): 370-372李春霞, 张伟, 范志刚, 红外目标仿真光学机构, 光学技术, 2002.3, 28(2): 191-192范志刚,李润顺,左保军,李洪兵, 低对比度非均匀干涉条纹图预处理研究, 光学技术, 2002.1, 28(1): 41-43李润顺, 袁祥岩, 范志刚, 左保军, 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估算,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1.2, 30(1): 1-3,11 , 范志刚, 李润顺, 崔占华, 干涉条纹图的处理方法研究, 光学技术, 2000.5, 26(3): 258-259,262范志刚, 许士文, 付苓, 光电对抗中的防护技术发展, 卫星对抗有效载荷技术研讨会, 2000.1, 会议论文集260-263李春霞, 李润顺, 范志刚, 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角倍率相关圆柱面镜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9.2, 31(1): PP127-129Fan Zhigang, Xu Shiwen, Long Funian, Fu Ling, Li Chunxia, Study of measurement rotation angles in high-speed with laser interference,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for Industry - Theor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I (PHOTONICS China '98), 1998.9, SPIE PROC., 3558: 53-57范志刚, 张伟, 董慧莲, 徐进, 光学透射元件双面减反射膜的非对称性及其分析, 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8.2, 30(1): 76-79张琢, 范志刚, 刘丽华, 董慧莲, 激光干涉仪中角锥棱镜方位对测角范围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7.12, 29(6): 62-65张琢, 范志刚, 干涉法测量膜厚技术现状, 宇航计测技术, 1997.4, 17(2): 36-41范志刚, 张伟, 李以贵, 吕春华, 多层介质光学膜系的误差分析-厚度灵敏度因子, 激光技术, 1996.8, 20(4): 236-240范志刚, 浦昭邦, 徐进, 量块检定用激光干涉仪, 应用激光, 1996.2, 16(1): 19-21范志刚, 杨灵芝, 张伟, 张琢, 受膜层厚度和折射率影响的光谱透射率, 计量技术, 1995.8, (8): 427-430范志刚, 张伟, 李世光, 金海, 角锥棱镜不同方位反射光束的能量分布, 航空计测技术, 1995.8, 15(4): 8-12张琢, 李鹏生, 范志刚, 赵慧杰, 双频激光楔形平板干涉法测量转角, 计量技术, 1994.8, (8): 3-5范志刚, 浦昭邦, 张善锺, 武晋燮, 高松, 接触式激光干涉仪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航空计测技术, 1994.6, 14(3): 3-6Zhang Shanzhong, Pu Zhaobang, Wu Jinxie, Fan Zhigang, Fang Lingju, The reception method of laser interferometric measuring signals by three photoelectric cells, J of HIT, 1994.3, E-1(1): 20-22张琢, 李鹏生, 范志刚, 石英晶体质量测量装置研究, 宇航计测技术, 1994.2, 13(1): 60-63张琢, 李鹏生, 范志刚, 激光准直法在转角测量中的应用, 应用激光, 1994.2, 14(1): 36-38张琢, 范志刚, 角度棱镜方位对干涉仪测角范围的影响, 宇航计测技术, 1993.12, 12(6): 26-29Li Pengsheng, Zhang Zuo, Fan Zhigang, Study of quartz crystal weighing installation, MT&II'93 WuHan, 1993.11, SPIE Proc. 2101: 1271-1276范志刚, 张伟, 穆英, 汽相沉积光学薄膜微观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真空, 1993.8, (4): 10-15,29浦昭邦, 范志刚, 张善锺、武晋燮, 光电接触式激光干涉仪研究, 几何量在线测量、自动测量研讨会’93黄山, 1993.7, 会议论文集:131-134Pu Zhaobang, Zhang Shanzhong, Wu Jinxie, Fan Zhigang, Gao Song, A new photoelectric contact-type interferometer, MODMM'93 Beijing, 1993.5, Proc. of MODMM'93:275-281Fan Zhigang, Li Pengsheng, Zhang Zuo, A new method of dynamic rotation rate test, Intereometry VI'93, 1993.1, SPIE Proc. 2003: 381-383Zhang Zuo, Fan Zhigang, Li Pengsheng, The study of measuring rotating angle with double-frequency laser and wedge-plate interference, Intereometry VI'93, 1993.1, SPIE Proc. 2003: 384-388
2021年03月29日 15:52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获取考博必看干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