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心理学考研复习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
(一)皮亚杰(J. Piaget)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1.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有个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去吃饭,就去开饭厅的门。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约翰不知道这些,结果撞倒了盘子,敲碎了15只杯子。
另一个男孩亨利,有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偷吃碗柜里的果酱。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
在儿童听完故事后,实验者会问他们一些问题,来判断哪个孩子的过失更严重。
2.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1)前道德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客观后果的严重性,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赋予的,按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
(3)自律道德阶段(道德相对论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多地根据动机而不是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识到规则是可以通过协商和讨论得以改变的,并形成了自己内化的道德标准。
幼儿处于上述三个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幼儿晚期其道德认知开始向自律道德阶段转化;真正达到自律阶段是在小学入学以后。(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科尔伯格(L. Kohlberg)做出了著名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他在将道德品质分成是非观念、权利观念、责任观念、赏罚观念、道德意图、行为后果等不同类别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并认为阶段是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
1. 经典实验:道德两难经典故事—海因兹偷药
在欧洲,一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快要死了。医生说只有一种药或许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一种新药。每一剂药的成本是200美元,药剂师要价2000美元。患病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兹,他找到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去借钱并尝试了每一种合法的手段,但他最终也只能筹到总共1000美元,仅够药价的一半。他告诉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死了,求药剂师将药便宜些卖给他或者让他以后再付钱。但是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要用它赚钱。”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因兹感到绝望并考虑砸开药店为他妻子偷药。
针对海因兹偷药的行为,科尔伯格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假如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得癌症快要死了,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等等。借以分析被试在回答问题时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心理学考研复习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