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意识与无意识
2022.11.21 07:54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考研心理学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意识与无意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发展最高级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意识的种类

  1.无意识 又称潜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认知心理学认为,无意识主要用于完成一些背景任务。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 自动化了的行为、习惯,如骑自行车。 (2)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 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且能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2.前意识 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能觉知到,但在需要时或被注意时,可以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 3.意识 能够被主体觉知到的成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但是一种无意识状态;白日梦介于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是一种纯凭个人主观感受而不顾客观现实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功能

  人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身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2.计划功能 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动物则不具有。 3.选择功能 人能够在环境中接受最适宜和最有效的刺激信息,限制并过滤与目标和目的无关的信息,能够有选择地存储与自己需要的相关的信息的功能。 4.监控功能 监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调节和控制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睡眠

  1.睡眠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多为频率高,波幅小的β波。 (1)第一阶段 轻度睡眠阶段,多为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脑电波,α波,个体身体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 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睡眠锭”,个体较难被唤醒,持续约20分钟。 (3)第三阶段 个体肌肉更加放松,脑电更慢,开始出现δ波,标志开始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持续时间约40分钟。 (4)第四阶段 深度睡眠阶段,脑电多为δ波,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等,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 (5)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sleep阶段) 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和心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 整个睡眠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时相大约交替3~5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2.睡眠功能 对睡眠的功能存在不同的解释。 (1)功能恢复理论 该理论认为,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 这种解释听起来有道理,但有一些研究并没有支持这种观点。雷切斯查分等人曾对人和动物做过减少睡眠的系列研究。实验中要求被试逐渐减少每天的睡眠时间,直到不愿再减少为止。结果发现,多数人可以将睡眠时间减少到每晚5个小时,且几种测试任务不受影响,心情和健康状况也良好。当减少到5个小时以下时,睡眠的效率提高了,如深度睡眠时间比例增加。 不过,还有一些研究似乎支持了这种观点。有研究发现,人在清醒状态时,大脑会分泌腺苷,高水平的腺苷会引起困倦,而睡眠可以使大脑中的腺苷浓度降低。 (2)生态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睡眠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它能够使个体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3)还有人提出,睡眠中某个成分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例如,快速眼动睡眠对个体健康很重要,剥夺会产生有害影响。 3.睡眠特征 (1)普遍性 睡眠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无论人还是动物,每天都能够睡眠,但睡眠的形式、时间和地点差异很大。 (2)必需性 睡眠是生物机体的生物节律,也是机体生理循环的必然活动状态。对人而言,睡眠是不可抗拒的生物规律,是大脑维持正常机能的自律抑制状态。研究表明,持续4天以上不睡觉会感受到极大的痛苦。

  梦

  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不可思议的环节。梦中常出现跳跃性的、栩栩如生的场景。在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借助诸如夜晚帽之类的仪器进行。霍布斯等人描述了奇异梦境的特征:不协调性、不连续性(主要特征)和认知不确定性。梦境转换中,多为类别内转换,还有非生物转换为生物或人物转换为生物。没有非生物和人物相互转换的现象。关于梦的功能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 1.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溯到隐性梦境,梦中的符号和隐喻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2.生理学观点 霍布森、麦卡利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梦的产生和个体以往的记忆和经历有关,可以从梦中了解个人情绪、情感和关注的事件等。 3.认知观点 梦担负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福克斯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可意识的知识。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意识与无意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心理学复习指导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