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经验: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专业考研复习经验分享、择校指导
大家好!于我而言,2021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成功录取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研究专业(该专业今年共录取6人)。回忆起整个考研的过程,其实我也和大家一样,都经历过紧张和不安,这非常正常。但总体而言,我的心态可以说是较为平稳的,并没有大起大落,这点对于考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考生们却往往最容易忽略这一点。我认为,考研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除了牢固的基础以外,还需要有持久的耐力、灵活的技巧以及平稳的心态。在这里,我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地看完。相信大家阅读完后会有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并结合实际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考研择校及定专业
首先,我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学的钢琴演奏专业,同时辅修音乐学专业。也就是说,我属于跨专业、跨区域、跨学校的“三跨”考生(尽管“跨越”程度并非那样夸张),因此难度无疑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考上海音乐学院这种一流的音乐院校。我是大二的时候辅修音乐学专业的,出于对西方音乐历史的热爱,我在大二就决定了自己要报考西方音乐史研究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决定做得早,我便从大二就有意识地去了解各大音乐院校的硕士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关注院校发布的参考书目,并且和本科的导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跟随老师做一些前期的学术训练(如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等)。而关于择校的问题,我在听取了诸多老师的意见之后,并且考虑到专业性质、地域(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学术环境相对开放自由,也更加“新潮”一些,这对于西方音乐历史的研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师资、学术氛围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决定报考上海音乐学院。
在择校的问题上,给大家以下几点小建议:
1.正视自己的实力,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最好是选择自己努力一把能“够得着”的学校;
2.最好是尽早了解各大院校的情况,包括考试大纲、录取人数、参考书目等。在了解考试要求后,朝着这个大方向开始做前期的基础工作。
3.一旦决定了目标院校,不要轻易动摇!在初试之前,不要提前考虑调剂的问题!
忠告:我观察过无数的考生(任何考试都一样),还没上战场就想着给自己留后路。然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倾向,我们其实也在侧面暗示自己:我不一定行。在准备的过程中,可能也就不会拼尽全力去准备。请大家务必记得,考试没有退堂鼓可打,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二、初试复习经验
首先关于公共课的准备,由于篇幅所限,无法面面俱到,我主要是分享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些建议给大家。
1.英语一
(1)熟背考纲词汇
大家可以任意地选一本考研词汇口袋书进行背诵(我选择的是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主要原因是我很注重长时记忆的建立,这本书里边贴心地为我们设计好了背诵方案,只需要按照计划去做即可)。在落实背单词这件事儿时,建议大家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背诵,千万不要一次性要求自己背1小时、2小时甚至更多,因为这样做建立的只是短时记忆,很快就会遗忘,我只能说这真的很不划算。我的方法是,早晨起床背15—20分钟,中午吃饭的时候回忆一下并背诵新的词汇,下午吃饭的时候再回忆中午复习及背诵的部分然后再背几个新的词汇,睡前洗漱时间再复盘一下今天背诵的单词,这样比起一次性背诵大量的单词效率来得更高一些。
(2)语法
这部分我是结合真题进行学习的。我们首先要明确,考研英语主要是考什么语法点?如何考?然后把考研语法循环复习并针对自己欠缺的部分进行复盘。需要注意的是,语法的复习应当和背单词一样,每天都需要复习。在前期复习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靠概率或者是所谓的高频词盲猜答案(我们是在考试,而不是抓阄),诸如此类的技巧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
(3)真题训练
我们要在刷真题的“摔打”中成长。最初我的正确率并不高,比如一道阅读题共有4小题,我就能错两个甚至是三个,完形填空更是不堪入目。这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总结,不能掩耳盗铃、自我欺骗。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容忍自己的错误而造成一错再错。每次做完题目,我都会问自己:我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遇到这类型的题目我是否还会错?经过无数次的自我质问和总结,最后我的阅读题能控制在34分左右,完型填空大概控制在7分左右。以阅读题举例,最初还不大懂得解题方法时,我总会有看懂文章、题目却总做不对题的感受。其实,我没有弄清自己为什么会错。后来,我发现自己确实是没有看懂文章!比如,在做细节题的时候,我把论点和论据混淆了;在做推断题的时候,我也没有明确人物的态度;在做主旨题的时候,我没有分清答案的逻辑层次…这样怎么能做得对题?因此,大家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在做题时不要过于包容自己,切记要正视问题!
2.思想政治理论
关于政治的复习,暑假我主要是翻看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做题则是以1000题为主(暑假最好刷完1000题)。同时,我会有选择性地观看徐涛老师的视频。比如,哲学部分还有经济的部分可能比较抽象,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我会结合徐涛老师的讲解(确实很生动)进行理解。对于政治的复习,我也是按部就班,前期以刷选择题为主(注意知识框架的梳理和总结!),11—12月份集中做肖八和肖四,偏向于背诵大题。
3.专业课
(1)初试
在音乐学综合理论(五选三)中,我选择的是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前期我也是以梳理知识体系为主,到了10月中下旬我才集中地背诵。(因为考试题型是以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为主,所以更多地还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我的复习方法是:梳理知识框架,然后每个名词解释按500字准备答案,简答题大概按800—1000字左右进行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考场上写下的答案,并不是临时发挥的,而是你提前就准备好的。你需要背诵自己梳理好的答案,在考场上只需要“默写”即可。这是应对这种考试较为理想的方法。我们在准备答案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逻辑层次的布局。比如就世界民族音乐来说,如果题目是关于某个民族的乐器及音乐,那么第一段应该就进行“定性质”;(这个乐器起源于哪个国家、什么时间?)第二段要谈它的发展过程以及特点;第三段可以谈谈它带来的影响。如此一来,在考场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思考时间,并且你的答案逻辑和条理都非常清晰,分数自然也就高了。
音乐分析基础的考试题型主要是和声分析和曲式分析两种。我在复习这两个部分时,会注重二者的结合,而不是孤立地将它们看成是两种题型。比如,和声分析的除了做351例以外,还要多拿一些完整的谱例进行分析,例如贝多芬、舒伯特的奏鸣曲等等。而其中的曲式报告的部分,也是需要提前设计好答案的逻辑性,画完曲式图之后,每一段分别要交代哪些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要交代哪些亮点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这就关乎到考试策略的问题。因此,一份高分的答卷不是盲打莽撞,而是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阅卷老师,在批改一份又一份大同小异的答卷后,突然发现一份逻辑非常清晰而不是单纯地罗列知识点的答卷,他/她会如何打分呢?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3)复试
复试主要分为3个环节,即器乐演奏或声乐演唱、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我想就专业面试谈谈我的经验和感想。由于疫情,今年仍然是线上复试,因此西方音乐史的笔试改成了口试——这就意味着需要考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的临场反应力。面对改革,我们依然可以运用老方法:在梳理完知识体系后,提前准备好“讲稿”。但是,我们在背讲稿的时候不需要太死板,一字一句地去背诵。这时候,需要分清楚逻辑层次,然后摘要点进行背诵(每一段提出一个关键词进行记忆,然后每次自己练习回答时,只需要根据这个关键词进行展开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忘词导致的尴尬的停顿。除了基础知识的背诵以外,我们要格外注重学科发展(不仅局限于该专业的面试,其它专业也是一样的),关注导师们的学术成果。要清楚老师们在做什么、学科前沿话题有哪些、研究重点是什么……这些不仅能够让导师们了解到你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还有一定的学术积累和学术思维,这些对于你的面试分数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思考·心态·耐力——考研最强大的利器
快要写到最后了,我想给各位分享自己在考研中最重要的三大武器——思考、心态和耐力。
1.思考
不知为何,最简单的道理却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常说,要多思考,勤总结,可最终是否真正去落实了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思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告诉自己“我要多思考!”
2.心态
同理,我们也不能仅仅告诉自己“我要加油”,平稳的心态一定是建立在平日里积极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之上的。试想,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复习,真正地反思和总结自己尚不足的地方并及时加以解决,我们其实是可以从充实中获得一种满足感的,从而有效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另外,切记不要和别人过多“比较”。这里的“比较”指的是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以及模考的成绩等等。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盲从,应该结合个人学习习惯有选择地参考。(包括这篇经验帖也是如此)在考研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你的关注点全然落在别人身上时,注意力已经分散了。因此,我们需要和不同阶段的自己比较,每一阶段都要超越过去的自己,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进步路线”。
3.耐力
在考研中,耐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我发现,有的同学太早的时候就把自己“逼”得很紧,导致后半段坚持不下去,情绪崩溃的状况发生。我觉得可以用“奖赏分明”的机制鼓励自己。在9月份的复习中,我大概每天复习8个小时左右,如果那一周的目标高效完成,我会奖励自己喝一杯咖啡,或是吃一顿想吃的美食;反之,则是加班加点都要逼着自己完成任务。从10月下旬开始,我的复习时长逐渐增加至11小时,12月份则回到8—9小时。其实,时间还是次要的,不要为了达到某个时长而去复习,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总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一开始就“冲刺”,不然很容易会“体力不支”。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更需要清晰的头脑提供策略,只有基础和技巧并重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能够有所帮助!如有具体问题,我也很乐意进行针对性的解答,衷心祝福各位考生一切顺利,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