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院校选择
最开始关注到首都师范大学源于我本科阶段的授业恩师,他是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我十分崇拜!课上他经常向我们宣传首都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这使得当时刚刚升入大二年级,并决定准备考研的我对未来充满向往。渐渐的,在自己课下的一些调查之中,我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院校,地处北京,有着良好的前沿视野和学术氛围,学术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专家云集。虽然它本身并不是一所985或者211高校,但是其古代文学学科实力却相当了得!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着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而且其研究生培养能力也极为优秀。其中文学科是A级。整体实力可以与一众老牌名校相较量。这些硬核的参数着实十分诱人,这也算是首师大的优势,加上其考题(改考纲前)并不是很难,极其注重基础,可谓是一所极具性价比的高校。
但是首师大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很多对考生不利,甚至叫人恼火的地方,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进行声明。
首先,就是首师大的古代文学专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人报考,听从前的学长学姐说,每年的报考人数都高达400——500人左右,这无疑增加了考研的竞争力。而且北京地区对公共课压分比较严重,首师大的评卷标准也很高,加上今年改了考纲,很多同学科目二甚至都没有过90分。竞争极其惨烈。
其次,首师大并不保护第一志愿,每年几乎上都会吸纳大量调剂生,在复试的时候也是一志愿上线的同学与调剂的同学一同参加复试。虽然机会是均等的,但是这也会无形加大复试的压力。幸运的是,今年古代文学专业的上线率相当可以,没有收调剂生,但是在19年,在统招22的情况下,只有12人上线,以至于那一年首师大古代文学没有院线,并且收了大量调剂生参加复试。
再者,首师大复试时间相对较晚,尤其在今年,古代文学的复试更是排在了5月24号,也就是调剂系统开放之后。这就会使得考生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一志愿发挥并不算出色,那么自己要不要找调剂呢?如果选择调剂,还担心复试时间会与一志愿有冲突;但是如果不选择调剂,万一一志愿失手,那么自己将失学。故而,今年为了保险起见,我在调剂系统开通以后,又报考了辽宁师范大学的调剂,并且也收到了拟录取通知。后来在首师大出拟录取名单以后,回绝了辽师大。
最后,就是首师大并不保护跨考的同学。很多进入复试的跨考的同学,大概率都被唰掉了。除非作为跨考生,你的专业素质非常坚实。不然想要录取就很难了!
归根结底,首都师范大学依旧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诚然它有很多对我们考试的不利因素,但是总体上,它是一所你想学古代文学专业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选择。这也尤其引出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选择院校及专业的依据是什么?
我觉得细致而详细的前期调研很重要。如同写作文审题一样,要做到“宁舍三分,不抢一秒。”诚然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专业课以及公共课的知识复习才是重点与核心,但是院校选择与专业的确定却是决定你未来努力方向的关键。在我看来,在院校选择上我们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01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这包括自身学习实际,也包括自己的需求实际。
具体而言,一方面,如果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较为优秀,专业素养较强,对本科课程整体感知较强,对目标专业认识较为深刻。那么可以优先考虑985、211以及“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这类学校一般学科能力较强,而且可以极大提升自己的学历。无论是进一步深造还是作为将来找工作的敲门砖,都是极具竞争优势的!
另一方面,如果本身对于做学问有着浓厚兴趣,并渴望进一步深造,那么我们既可以选择高水平的综合大学,也可以选择性价比高校,如首师大的古代文学,上海师大的比较文学,福师大的现当代文学等。
归结这两点,我们关注的点无疑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的问题。院校优先,选择高水平大学,即使目标专业不是非常强,但是也绝对不会差,况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提高学历及自己日后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弊端在于这类大学考试难度较大。
而专业优先,对于自己日后进一步深造,以及专业学习极具积极作用。但是学校的综合实力未必靠前。(也存在例外,既是高水平院校,又有高水平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而相对而言,处于两者之间的即所谓性价比高校。
这类院校既具有相对较强的学科实力,同时考试难度也不会很大,综合实力谈不上很靠前,但是也绝对不靠后。首都师范大学就是这类学校。这类学校唯一的弊端在于,每年报考的人数过多,无形之中使得竞争更为激烈。此外,院校选择还要参考学校的地理位置,自己将来在何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02
了解考情
我们一定要对上一年以及近几年全国的总体的考情和你目标专业的考情有充足的了解。因为每年的考情都不相同,以19、20两届为例,这两届国家线总分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实际情形却存在很多不同。19届中分段较多,高分段总体比较均衡。而20届高分段非常多,很多往年相对不错的分数,都进不了一志愿的复试。这也使得今年的调剂变得更加艰难。
而在目标院校的目标专业上,我们以首师大为例,19届计划招生26人,保研4人,一志愿统招22人,但是实际上线的只有12人,故而那一年首师大接受了大量调剂生。而今年,同样计划招生26人,但是计划招收保研13人,实录11人,统招15人,受疫情影响,扩招一人,一志愿计划招生16人,但是由于今年一志愿上线率很高,所以古代文学专业并没有接受调剂,而且也出台了院校线362分,并且将1:1.2的复试比提高到了1:1.5。
总的来看,这两年考首都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各存在一定难度,每年考试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以上一年的考情来衡量自己参加考试的这一年。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对于目标院校毫无掌控能力。通过近五年的数据分析,首师大古代文学复试线最高的一年是369分,最低是以国家线355为基准,每年招生人数在25到33左右。
03
首师大考情概观
由此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对于首师大古代文学专业的基本认识:初试考过370算安全,保研人数增加,一志愿缩招,专业不保护第一志愿,喜欢接收调剂生,且复试比例有提高的趋势。加上更改了考纲,地处北京,竞争压力大,难度较之前有所上升。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对于那些刻意压分,有本科歧视,刻意不保护第一志愿,近些年声名比较糟糕的学校,不要优先进行选择,甚至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今年炒得较热的宁夏大学。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对目标院校前期深入地调研与规划是极为重要的。合理的院校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考研的最终结果。
02 个人复习策略以及教训
(此处不含英语与政治)
首都师范大学在我考研的这一年更改了考试大纲。而且是在9月份临时增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后期的全部规划。以至于在新增的几门专业课的复习上,找了很多“捷径”,想了一些窍门,并咨询了很多我本科阶段的任课老师,调整了计划。最终也算是基本补齐了后增加的几门课目。下面将就首师大这两门专业课的考试科目,以及其对应的考试范围进行分析。
一
710 中国语言文学
这一科目算是首师大文学考研的老科目了,没改考纲之前就一直存在,而且只要你考首师大文学院的专业,那么710都是必考项。而且这几年710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以及文学评论写作。近几年的分数分配一直都是每一项50分,但是今年稍有变化,古代文学和文学评论写作各提高到60分,古代汉语降低到30分。
01
古代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一直很注重对于古代文学的考察,即使是文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学科,古代文学也占有相当大气的比重。
这一部分的主要题型有三部分:文学常识填空,名词解释以及古诗词鉴赏。文学常识填空考察的东西都非常基础。
这一部分的考题与往年有着相当高的复现率。尤其是古诗词名句默写题,今年就有很多复现。
建议在复习这一部分时,只需要在复习古代文学史时,在教材上多加留意,注意并标注出一些基本的小点即可,同时注意往年的真题整理和归纳即可。名词解释题基本上每个朝代或者每一时期会出一个,这一部分最好与808的古代文学史复习结合在一起,此处不展开,详情见下。古诗词鉴赏也放在下文进行讨论。
02
古代汉语
这一部分的考察非常灵活,考察形式灵活多变,让人抓不到固定的题型和考察形式。以往的分值一直高居50分,今年下降到了30分,且试题难度有所降低,考察形式也比较单一,仅仅是把一个白段的课外文言文加标点并翻译。
但是,我们并不能仅就这一年考试形式的略微改变,而放松对这一科的复习。针对其考察形式灵活,我们只能字字句句落实,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主要是要尽可能细化。对于古代汉语,我主张通论与文选分开,且通论先行的复习方式。
官方给出的参考书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大多数人一般都以第一册为主,适度看了看第二册。实际上这主要说明,前两册的通论基本上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全部基本语法了。
但是,王力版《古代汉语》的通论是很不好看的,条理性不是很清楚,这会给我们复习造成一些困难。所以在复习通论上,我们既可以看一看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里面的通论(多数人主张,但是我没有看),也可以结合一些配套参考书和资料来学习。
我当时选用了两个版本的配套参考书,一套是《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有文选核心语法点的归纳,同时对于通论,也有相对较为有条理的讲解。另一套是《古代汉语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文选的译文,总体质量还可以,部分细节需要打磨。同时文选的讲解也还可以,会补充一些内容,与教材互补。而且习题很多,可以适度练习,加强巩固。
我当时在复习通论的时候,除了参考这两部书以外,我本科阶段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精心整理了笔记,很多重要考点和核心语法项都有标注,而且我还向本科阶段的古代汉语老师要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古代汉语语法通论讲义。多份资料汇总在一起学习,效果还是很符合预期的。
对于文选。如果说通论部分是基础,那么文选就是把这些基础进行激活的形式,解决好通论之后,再来复习文选,你会发现你自己的语言敏感度会有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也较从前有所增强。
对于文选,我主张字字句句无死角、无盲点落实。页下注释必须每一个都要牢记,且要不断重复,与遗忘作斗争。每一篇文选都要会全文翻译,最好落实在笔头,要自己写下来,而且还要善于提炼和归纳文选之中重要的语法项,进一步巩固并激活通论。并且以第一册为主,根据自身情况适度翻阅一下第二册即可。
考试的时候,主要题型有白段加标点并翻译全文,解释课内文言文的加点字词,翻译划线句,依据六书理论判断造字,以及让我们根据文段内容(多是课外文段)写一段议论性文字等等。总体上看,这道题是对我们古代汉语综合能力的考察。
古代汉语归根结底是要我们可以看懂古文,读懂句子并且会翻译句子。所以即使考试形式再多变,考察形式再不固定,其基本考察思想是不变的。即综合能力和细节的考察。所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对考点进行全覆盖,力图求精细化,以不变应万变,以知识点覆盖考点。
03
文学评论写作
首师大的文学评论写作一直都是考研考察的大项。在说这部分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第一,文学评论并不是一种经验评论,它要体现我们文学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特色。
第二,文学评论写作观点要鲜明,作为一份考场作文,我们不要让老师在文章中到处寻找文章的观点,观点一定要鲜明。
第三,观点不宜过多,尤其是首师大只规定写不少于800字,那么可展开论述的点实际上很少。如果论点过多则会显得行文分散且论述极为不充分,中心也不凝练。
第四,文学评论一定要有理论的支持,否则就很容易陷入经验写作的漩涡或者写成心灵鸡汤。
在具体复习上,我开始的时间较晚,起步也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之前也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所以上手也相对较快。由于首师大比较喜欢考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文学评论,所以我请教了一些我本科阶段的现当代文学老师,并阅读了首师大给的参考书《文学批评与案例》,以及刘莉莉的《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总结了一些方法,并且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练了几次笔,并交给学校老师批改,总体还可以。反正没有让这一项给我拉后腿。
但是我还是建议各位学弟学妹最好报一个文学评论写作的课程,这个真的非常重要。我在最后报了文研青年的评论写作课,珈青学姐讲得很好。报班一方面可以帮我们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对于这一科,最重要的是要有批改和反馈。而一个辅导班可以有效解决所有问题。
二
※ 808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
这一科可以说是今年考研改动最大的地方。从前各个学科都是单科考试,即报哪一个专业就对应考一个单科150分的卷子,而今年则变成了文学综合。实际上刚刚接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三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学完新加的七本教材呢?况且,已经复习到中后期的古代文学史也在进行巩固和强化的阶段,政治和英语也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临时考纲的改变确实打乱了我的全部计划。
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仔细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对策,这期间也请教了很多专业课老师,并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接下来,我将就两个大的角度进行展开,一方面我从试卷的题型角度以及学科分配的视角进行解析;另一方面,我要从这张试卷所考察的四大科目本身进行一些通识性方法的介绍;最后我将谈一谈在这期间,我的一些教训以及注意事项。
01
题型分配角度
808的试卷大概分成四大类题型,文学全科的填空,名词解释,作品分析以及综合分析四大部分。
就填空题而言,填空的分值很大,有30分之多。这个题型在考试前完全没有想到,因为结合大量学校的综合试卷,各大院校都极少考察填空。而观察首师大的填空题,它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其一,覆盖面广且较为细致;其二,基础与梯度并存;其三,各科所占分值不太均衡,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所占比例较高;最后,真题依然有很高的复现率(不排除第一年试改,降低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统计并回顾以往的各科真题,这一点尤为重要。
所以,对于这种题型我们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多留意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做出标记,并统计以往的真题。首师大填空题的考察一般不会很难,只要我们稍微用心一些,如果平时的基础不错的话,这道题基本上没太大问题,所以也要求我们尽量不要失分。在完全没有意料到会出填空题,并完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我依然没有感到很吃力。
关于名词解释,一共有四道小题,基本上每一个学科都会覆盖一道。这就是说,我们每一学科都要背诵大量的名词解释,以数量和全面程度解决这道考题。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每一学科都做整理,一方面任务量太大,另一方面也一定会存在覆盖不到的地方。就比如首师大今年考的“精神奴役创伤学说”就难倒了很多人。
故而,对于名词解释,我主张我们首先要明晰名词解释的书写形式,也就是把一个名词说清楚的格式。其次,我们没必要完全以某一份资料为标准答案,完全按照一份资料去机械背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资料为底本,结合其他的一些资料进行补充,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在教材。所以我主张前期细读教材的重要性。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可以用不同颜色针对各类题型作出标注。
名词解释不用一个字不差的按照所谓“标准答案”进行背诵。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个名词最为核心的采分点,结合名词解释的书写形式,进行自我组织,在考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还会有很多发挥的成分,在今年的考试中,我把我知道的有关于这个名词的一切都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语言,写了下来。
总体的答题感觉还是很好的。机械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住我们的思维。而且如果所有学科都进行整理、背诵并且与遗忘做斗争,那么一方面这会极度耗时,另一方面也会使效率和实际答题效果有所损失。所以初次精读教材时要做到有所标记,并选择一份优秀资料作为底本,适度进行补充,背会关键信息及采分点;并且学习名词解释的书写格式。考场上进行自主发挥,就足以应对名词解释这道题。
关于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在我们眼中貌似一直是一个好拿分,可以随心所欲发挥的一道题。但是诗歌鉴赏对一个学文学的人的综合实力的考察是最为显著的,它更加注重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况且今年首师大关于诗歌鉴赏的题目非常多。在710中就占据了80分,包括20分的古代诗词赏析,以及60分的文学评论写作。在808这一科目中,更是古代和现当代各出了一道作品分析,占据了50多分的分值。
以古代诗词鉴赏为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我们首先就要明晰这首词与以往辛弃疾英雄词的风格并不相同,情思较为细腻,而且辛弃疾极好用典,那么在这首词里面,尤其是下阕那些典故,大家是都需要知道的。
再有就是要考虑辛弃疾生活的那个时代对于词人创作这首词有什么影响,词人的人生哲学如何?他对国家对自身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这首词能否完美展现他这种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熟记于心的,并不要求我们可以模块化的意义写明,但是在具体的行文和运思当中是一定要有所体现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鉴赏题型对于我们行文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考察。所以由此可见,貌似平淡的鉴赏题,需要我们大量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力作为支撑。
在具体的准备上,我觉得这类题型分为长期积累和短期塑造两个层次。如果你未进入大三,课程压力还不是很大,那么我建议这种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我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在阅读叶嘉莹先生的讲演集系列,包括“说诗系列”以及“说词系列”,还读过叶先生的一些诗歌理论著作。
平时在作业中做鉴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先生的鉴赏思路和语言。慢慢的对于诗词鉴赏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了,所以在准备这道题的时候,我没有额外去准备什么,组织答案的时候,也尽可能的把头脑中的文学史内容和一些鉴赏套路组合在一起。
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一个渐进性的积累,但是还想把鉴赏题答好,那么我推荐看《唐诗鉴赏辞典》,你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答题思路,多模仿大师的说话方式以及批评角度、批评思路等等。读一些以后,你对于诗词的敏感度肯定会上升。
此外,你还可以看一看袁行霈主编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尤其是上编,里面有好多诗歌理论,还有中国文学的一些思想问题。对于构建诗词鉴赏的理论思想是极为重要的。
还有我建议,这类题型同文学评论写作一样,需要落实在笔头。否则理论将成为无本之木,你自己也体会不到实际操作的感觉,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答题的行文方面,我需要补充一些点。具体如何去写答案,如何去组织语言,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在我看来,你的答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对于篇幅较短的,你可以逐句分析,诗歌可以分成联,词可以分片;但是对于篇幅较大的,如首师大有一年就考察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鉴赏,那么逐句分析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就需要你总结出若干这首作品最为鲜明的几个艺术特征或者思想内容,进行提炼,在每一段句首写明。具体作品的内容可以作为观点的论据。对于《春江花月夜》这种调理较为清晰的长篇,也可以把作品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总之,对于这道题,只懂得文学史是不够的,因为文学史不等于文学作品。但是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不会文学史又是万万不能的。一些作家的基本艺术特色以及人生哲学需要我们在文学史当中有所了解。
同时,针对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最好的方法是一种缓慢的积累,以及循序渐进的体悟,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但是短期之内,尤其在紧张的备考阶段,我们也是可以有所把握的,这需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归根结底这类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敏感度以及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关于综合分析
这是首师大今年一个比较有趣的题型。是在改成大综合以后首次出现。这道题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论述题,但是还与论述题有一定不同之处。论述题一般要求我们有论点有论据,回答要相对充分,点论结合。但是综合分析除了考察上述这项能力以外,还考察我们材料解读能力,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的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就今年的两道题进行分析。在文学理论这道题上,要求根据钱钟书以及席勒的两段话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审美本质主义。如果按照传统的论述题套路,或者没有钱、席二人的材料,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童庆炳教材上关于审美本质主义的定义进行展开论述。
但是这里涉及了材料对比,而且是要求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审美本质主义,那么就需要我们明确,既然是材料对比,就一定有同有异。此外,童庆炳的审美本质主义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两段材料,具体操作的时候需要我们进行对比。故而,答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基于材料,按照同与异两方面进行展开。以材料印证理论,但是理论要放于段首。
对于外国文学这道题,让我们说明莎士比亚悲剧的内涵,并结合作品阐释,最后谈一谈这一内涵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实际上这既有文学史的考察,又有文学作品的考察。同时还涉及了西方文学对于“人文主义”和“人性”这一文学思潮主线的考察。需要调动的东西较多,而且题目的问题也很多,需要仔细审题,并合理作答。体现了了考察的综合性。具体有关于外国文学史的复习思路,会在下面介绍。
02
文学史、文学理论复习(通识性)
在文学史的复习上,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学史并不等同于文学作品。在具体的复习方法上,我先以古代文学史为例。古代文学史内容多而且杂。大多数学校使用的参考教材都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编写者都是全国在文学史研究各领域的专家,水平高、内容全、文笔好。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过全以至于抓不到重点。我对于阅读文学史上的建议是“先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横向、纵向,多专题,多角度进行梳理,重点在“史”。
有很多人也曾经问过我,参考教材是不是一定要读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参考教材是一定要读的。在六月之前,最好可以把文学史教材精读一遍,略读一遍。
精读的时候按照教材朝代划分的体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正文当中对名词、简答以及论述三大题型尽情区分,简答一律按照论述准备。边阅读边思考,必要处要做批注。在精读结束后,我们也要快速再次过一遍教材加强整体感知。
而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强化阶段了。强化阶段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基础非常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强化阶段。强化阶段更多是一种归纳、整合和反思的过程。在此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方法。就是我们需要在正常文学史按照朝代的编排顺序以外,自己再多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专题对文学史进行归纳和整理。常见的我们可以根据文体进行归纳。
比如,我们可以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诗歌”为线索做一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同理我们还可以做出词史、小说史、戏曲史等。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某一种文体其内部的演进规律以及发展沿革;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这一文体其内部一以贯之的精神,使得我们更好地从整体上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一些特殊时期所导致的文学的特殊变化也会更加鲜明,有助于我们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一些专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层面更多的是从文学题材角度进行说明的。比如,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古代的咏史诗,山水田园诗,以及描写妇女的诗等等。这种模块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楚。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
如在晚明至情理论的主导下,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者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文学传统,即叙事和抒情本身入手串联起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些内部规律。如探讨中国古代叙事传统即“春秋笔法”在史传文学、古文运动以及明清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其内在微妙的变化。
总的来看,以上对于文学史多角度、多专题、精细化的处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和微观两个层面去学习文学史。可以打破我们通常的视野,让我们思路更为宽广,对于文学史其“史”的特性认知更为明确。在这,我想给大家提供一套我自己的古代文学史复习规划,大家全做参考,吸收其中有利于自身学习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复制粘贴!
规划
①通读教材,一定要细读加思考,在书旁做批注,在正文做标记。(暑假之前一定要完成,最好两遍,细读过后整体再过一遍)
②按照各种角度,综合文学史和材料整理笔记,首选按文体分类的。(暑假结束前弄完,过一遍)
③开学后开始背诵笔记,并按照其他小角度再做归纳(田园诗,五言诗等)
④最后阶段,回归教材阅读,加温习作品选。
除此之外,在这里我还想提供一些文学史的复习方法,以下方法可能更适合于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由于今年首师大临时改了考纲。导致我外国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的复习时间极为仓促。故而,我也咨询了我的专业课老师,他们给出了我很好的复习意见。
其一,对于外国文学史。我们都应该知道外国文学史其文学思潮的脉络是极其清晰的,一以贯之的“人”的主题,针对人文主义和人性的探索贯穿西方文学始终。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脉络从文学思潮的视角串联起文学史,探究每一种文学思潮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使得外国文学整体“史”的脉络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联想和理解每一种思潮下繁杂代表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即使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也可以写得充分,不会离题太远。
其二,针对现当代文学,或者其他学科均可使用的方法就是制作思维导图,我现当代文学的基础异常薄弱,如实地说,直到考试前夕,我的现当代文学史依旧有很多东西没有弄明白。但是好在今年首师大并没有出现当代文学方面的主观分析题,而是都是鉴赏题,所以我等于说是钻了个空子。
但是思维导图的方法真的很好用,我在后期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除了一往文学的思维导图以外,我周围的同学也给了我他自制的思维导图,脉络很清晰,而且重点内容很鲜明,虽然我的基础不好,但是考前一张张图还是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使得我对于现当代文学史也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背思维导图也更有助于记忆,中文专业就是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
我很反对机械背诵,每天抱着材料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死的知识点,实际上,我没有大家通常意义上那种某一知识点背诵多少多少遍的现象。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针对现在的考研形势,尤其是全面大综合以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背诵,在某种意义上很限制发挥而且效率不高。
我们要做到的往往就是在最后,脑海中留下一张张图,一个个宏观的“史”的脉络,至于细节,只要我们对知识理解到位,很多东西在考场完全可以自我组织出来,而且还会有一定发挥。文学史的学习,我们重点是要把握方法和思路,从一个宏观角度把握整体,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而不是你本身会背诵多少东西!
03
文学史复习过程中我的教训
首先,关于教材阅读,我们一定要做到按照顺序,提高效率,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一开始复习文学史的时候,很杂乱,看一段时间书,整理整理思维导图,又弄一弄专题笔记,导致前期效率很低,效果也不佳。
另外,大家一定要把教材过一遍,教材是一切的基础,不要妄图仅通过材料来代替教材,再好的材料也不能顶替教材,前期的教材阅读必不可少。我由于今年后期临时额外加了很多教材,所以导致我那些后加的教材没有读完。
这里面也要说明一下,如果大家时间仓促,教材真的看不完了,而且时间也偏后期了,那么教材就没必要读了。当务之急是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把握宏观!另外,我们还要明确,我们不要过分迷信材料,教材是本体;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迷信教材,一定要有辨识度,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感情的背诵机器,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活书架和故纸堆!
其次,关于资料收集。我知道处在我们考研现阶段的学弟学妹们都有一个资料小仓库,都是屯资料小能手。我当初也是,谁有好的资料,或者看到哪个资料好,我都想要。但是这会使得我们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什么都想看,最后哪一个都没看好。
所以我主张:资料不在多而在精,大多数资料的内容都差不太多。我们本身也是有一定辨识力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把教材的关键信息、批注以及其它资料作为补充,进行参考。同时,我发现很多同学会纠结资料是自制的好还是购买的好,实际上大家不用纠结这个问题。资料好不好,完全看你怎么用。
无论自制还是购买都有利有弊。自制资料的好处在于,其思路完全符合自己的思路,而且经过一次整理,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但是不足在于,你自己可能认为它不权威,你自己不自信,同时它可能确实很存在一些不充分的地方。而购买的资料,一般是经过精打细磨的。很多精品资料都是经过上岸学长学姐打磨的,质量很会更好,但是需要你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总之,无论是自制还是购买,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去用。方法策略得当,资料的来源就不重要了。
再者,大家要坚持错峰学习,不要全线开战。我后期是因为任务量太大,被迫必须要全线开战。累是一定的。而且任务量超多,每天根本做不完。现在大家时间还相对充足,那么就要求大家一定要错峰学习。好的计划和习惯是摸索处理的,考研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纵有前辈的经验加持,路也需要我们自己去走。比如,我第一天学习古代和现当代,计划用4个小时学完,但是当我们复习完古代,你发现我们已经使用了3个多小时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度调整一下科目搭配。让计划尽可能完成。同时任务量也不要太艰巨。
最后,我还是想说,学习计划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宁舍三分,不抢一秒。”计划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可以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地打游击。当然,计划在实际运作中一定是会出现问题的。我们适度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总之我们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规划。不能仅凭蛮力和冲动性的努力无脑地学习。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参考书
袁行霈先生《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文学概论》
叶嘉莹先生“说诗”“说词”以及“理论集”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南帆《文学理论》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和安排参考看看
03 考研寄语及心路历程
考研归根结底是能力的比拼和心态的较量。好的心态对于考研的最终结果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备考阶段都有考研焦虑症。生死未卜,前途未知,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考研不像我们刷抖音、玩游戏,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到结果,也得不到反馈。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大概有两点:其一,在于自己乐观向上的心态。我曾经和同学讲过,我坚持到最后,一关接着一关直到录取。实际上就是一口气在支撑着我。无论多苦多累,多想想今后考上以后美好的生活。纵使“陈蔡绝粮受厄”然此道始终不悔!当我们走过来回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凡是过往,皆是华章!
其二,焦虑往往源于惰性,我希望各位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适当调整计划和心态,凡事多去实践,不要看着一堆书本发愁,发愁解决不了问题,遇到问题了要想着如何解决。作为学生,学习不要把它当作是任务,你就把它看成是你的天职,看作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好了!考研是个持久战,既然选择了就不要畏惧!既然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了,你就不必畏缩和害怕!
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坚持本心,坚持到底!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愿大家胸怀“一点浩然气”乘“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