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华大学博士的“灰霾”研究
理论上讲,如果清除的速度大于排放的速度,就能很快实现雾霾天气的消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张磊说。
雾霾在学术界被称为“灰霾”,这些大气颗粒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其排放源。据张磊介绍,排放源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两种,燃煤电厂、钢铁厂等是常见的固定源,而机动车是移动源的主力。
事实上,治理雾霾需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改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张磊说,由于气象条件是不容易控制的,还是应该从根本着手,控制排放。
应当看到,社会各层面都在为此积极努力。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环保部已直接联合这些地区成立了工作组来防治,措施包括关停部分“排放大户”、实行机动车限行、购车摇号等。
从企业自律的角度,张磊认为,类似水泥、钢铁这些长时间产能过剩并对固定源排放贡献较大的行业,长远意义上说可以考虑理性发展。
站在个人的角度,公众还须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张磊认为,一方面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使用私家车;另一方面节约用电,降低燃煤电厂的负荷,颗粒物排放自然会跟着下降。
目前,有关部门和地区已经启动了“灰霾”专项研究。“有了各项治理措施和各方积极行动,治霾就可以得到加速解决。”张磊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多个蓝天可以证明,虽然治霾任重道远,但不用“等风来”就有蓝天也是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