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5年考研复试《证据法学》考试大纲
(2024 年 12 月)
Ⅰ.考查目标
证据法学要求考生具有全面了解、熟悉证据法学基本原理,掌握证据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证据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证据法学考察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准确掌握证据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相关法律规定。
全面理解我国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领会诉讼认识论、价值论的内容。
了解证据法的原则,掌握证据裁判、程序法定、无罪推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等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和功能,掌握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等证据规则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证据的概念、属性,准确掌握证据种类、分类的相关内容。
了解证明理论,掌握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过程等证明制度的基本内容。
了解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知晓对国外理论成果的客观评介,明晰司法实务部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面临的问题、挑战。运用证据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证据法律规范,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认定案件。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8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共 20 分。
2.简述题,共 40 分。
3.论述题,共 20 分。
Ⅲ.考查内容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一、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二、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
三、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一、外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一、认识论
二、价值论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程序法定原则
三、无罪推定原则
四、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第五章 证据概述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属性
三、证据的意义
第六章 证据的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六、当事人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九、现场笔录
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第七章 证据的分类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三、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五、本证与反证
第八章 证据规则
一、证据规则概述
二、关联性规则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传闻证据规则
五、最佳证据规则
六、意见证据规则
七、口供补强规则
第九章 证明概述
一、证明的概念
二、证明的构成
三、证明的分类
第十章 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概述
二、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四、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第十一章 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概述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三、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四、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第十二章 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概述
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四、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一、刑事证据的收集
二、刑事证据的保全
三、各种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
四、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第十四章 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一、民事诉讼证明过程
二、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第十五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
一、推定
二、司法认知
Ⅳ.参考书目
一、法律规定:有关证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等。
二、参考书:
(一)陈光中主编.《证据法学》 (第五版) [M]. 法律出版社,2023。
(二)各高等院校的相关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Ⅴ.参考试题(非完整试题,仅为样式与分值说明)
一、名词解释题
1.证明对象
2.电子数据
3.证据裁判
二、简述题
1.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
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
3.间接证据的定案规则。
三、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Ⅵ.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