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2025年考研招生简章
2024.10.08 22:13

  准备参加25考研同学,大家目前要考试关注各院校的招生简章了!招生简章包含了本年度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报考条件、考试安排等等。这些对于我们的报考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小编也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铜仁学院2025年考研招生简章”,供大家参考。

  》》》全国研招院校2025年考研招生简章汇总

   铜仁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

  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学校占地约796亩,实验实习用房面积约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

  值11391.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电子图书318万册。学校现有在校生8460

  人,教职工947人(博士211人,硕士323人);正高级职称173人(二级教授3人

  ,三级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131人,校外兼职硕导112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

  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53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

  头人4人,省级“金师”7人。

  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

  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4个、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

  个、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专业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

  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

  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

  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3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75项、省级200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

  “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

  流建设培育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建有全国民族

  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

  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

  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校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2

  个、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

  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贵州省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究基地1

  个。三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2916万元、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413项,其

  中国家级课题37项、省部级课题118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3篇,出版专著

  106部,主编教材6部、参编2部,获得授权专利452项。- 1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一)招生专业

  2025年我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招生类别(领

  域)详见《铜仁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计划

  拟招生人数为76名,具体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我校将根据学

  科和各专业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三、报考条件

  (一)报考我校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

  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

  科生。

  考生须在2025年我校规定的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

  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

  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5年入学之日止,

  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

  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学历符合第(3)条(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可报考的专业,具体请

  参看专业目录中的要求。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

  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我校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

  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

  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

  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

  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2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

  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

  (一)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二)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

  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三)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

  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

  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

  剂志愿。

  (2)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

  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

  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

  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 中国高等教育

  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

  核验。

  (5)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

  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

  (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

  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

  本人承担。

  (四)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

  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

  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3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

  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

  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

  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注:请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姓名),尤其注意考生本人联系方式保持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

  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事关个人的招生重要资料邮寄投递失误等问题,我校

  概不负责。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请各考生务必在报名前仔细阅读我校招生专业目录,报名后,我校将对所有

  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凡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一律不准参加考试!

  对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或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

  我校将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后一周内)提供

  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六、初试

  (一)考前10 天左右,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 自行下载

  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

  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1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业务课二

  (五)考生须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

  考试安全检查,具体要求以《准考证》上规定为准。

  (六)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若对成绩有异议,可以按照我校公布的成绩复

  查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向我校提出复查申请,我校将组织专人进行复查,考生本人

  不得查阅试卷。- 4

  七、复试

  (一)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

  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

  录取。

  (二)复试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

  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三)具体复试办法和工作安排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最新信息。

  (四)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二门与报考专业相

  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八、调剂

  我校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调剂工作办法,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

  剂服务系统”和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九、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

  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

  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未

  达到体检标准者,不予录取。

  十、录取

  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

  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录取类别上报教育部后将无法变更。

  十一、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

  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

  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

  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

  生诚信档案》,且相关情况将被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

  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二、毕业生就业- 5

  硕士研究生按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

  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

  择的办法就业。

  十三、其他

  (一)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

  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有关专业、研究方向具体内容等相关问题,请考生致电或致函相关学院

  咨询。

  (三)若教育部2025年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按照规定作相应调

  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予以公布。

  十四、联系方式

  铜仁学院代码:10665

  联系部门:铜仁学院研究生院

  地址:铜仁学院学科大楼7楼714

  邮政编码:554300

  网址:https://www.gztrc.edu.cn/yjs/

  电话:0856-8121357

  查看原文:铜仁学院2025年研究生招生章程

  https://www.gztrc.edu.cn/yjs/info/1011/2701.htm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