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
2024.07.08 18:53

  目前各大研招院校,已经陆续开始2024年大学生夏令营招生。考生们需要关注具体的夏令营报名时间以及活动安排,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及时的掌握相关信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希望对大家的考研有更好的帮助!

为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增进对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了解,我院拟于2024年7月11日-7月13日举办“广西大学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一、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创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1932年土木工程系作为广西大学第一个工科系成立,1997年组建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自1928年建立以来,历经苏鉴轩、葛天回、沈锡林、赵澄波、肖津、郭汝铭、王师羲、谢世澄、王朝伟、尹政、李淑嫒、秦荣、柯尊敬、韦树英等14位系主任和燕柳斌、杨绿峰、邓志恒、梅国雄、韩林海(兼)、安永辉六位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6人(含院聘13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博士生导师37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59人,拥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11人,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7人,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省部级人才25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988人,硕士研究生1214人、博士研究生184人。

1997年结构工程学科入选“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作为全国七个之一入选该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2017年—2022年,我院土木工程学科分别入选第一轮、第二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8年,作为主干学科,入选教育部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目前,拥有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安全与耐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跨拱桥建养技术研究中心、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网运河与智能建造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分中心,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岩溶区水安全与智慧调控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平台。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5个特色实验系统,一是长大桥梁复杂受力加载实验系统,二是足尺工程结构抗冲击实验系统,三是土木工程材料多工况力学实验系统,四是工程结构极端环境耦合作用实验系统,五是岛礁生态修复与海洋工程耐久性实验系统。

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建筑学一级硕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智能建造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建造专业为2023年新增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连续四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21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筑学专业2023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

2018年以来,我院教师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一等奖3项、省部级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和一等奖2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2020年,郑皆连院士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023年,韩林海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学院坚持扎根八桂大地,深度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为东盟国家多座桥梁与水电站,北海铁山港、广西第一高楼华润中心、广西地下交通工程南宁地铁、近海能源工程结构系统安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广西航空核心枢纽南宁机场T2航站楼、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等多项标志性工程,内蒙古G210国道,云南麻昭高速等多条高速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服务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金沙江特大桥等川藏铁路4座特大跨拱桥,服务广西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此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担任总设计师,主持建设的跨径600米的世界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于2024年2月1日建成通车。主持3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先导项目服务平陆运河世纪工程建设:平陆运河船闸和护岸结构全寿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运河低影响开发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平陆运河水沙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制订多部技术标准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主持制订的《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耐久性定量设计规范》《RCA复配双改性沥青路面标准》分获2020/2021/2022年度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一等奖。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原创科研成果,一些科研成果达到同领域国际领先水平。服务的重大工程获世界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年度基础设施提名奖、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等重要奖项。

自成立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3400余人,从这里走出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兆焯等领导干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文连,以及院士有效候选人、知名高校教授等杰出人才,锻造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规划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

二、申请条件

1、招生人数:50人。

2、选拔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对攻读广西大学研究生有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有志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2)国内有推荐免试条件的高校三年级本科生(2025年应届毕业生);

(3)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三年(或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本校同年级本专业前30%之内;或各科成绩加权分70以上,专业排名不在本专业前30%,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者,如有相关科研成果(需提供相关材料复印件)等亦可申请;

(4)已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

(5)科研成果突出者可优先考虑。

三、申请流程

(一)网上报名

拟申请本期夏令营的同学,请于7月4日至7月7日12:00期间将以下申请材料(按下列序号命名)打包发送至邮箱:见官网,邮件名格式统一为2024年夏令营申请+学生姓名+本科学校名称。(逾期将不再接收报名材料)

1、《广西大学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电子文件;

2、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证明材料(截至申请日所能提供的成绩单,由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3、前五个学期总评成绩排名的证明材料(由所在学院出具证明);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TOEFL/IELTS/GRE等能够体现外语水平的成绩证明;

5、学生证、身份证的扫描件材料;

6、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出版物,各类获奖证书等。

注: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责任自负;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所提交材料不退还。

(二)审核录取

7月7日12:00后为材料审核阶段,不再接受报名。入选名单将在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网站公布以及通过邮件形式通知,届时未收到通知的同学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三)营员报到

凭身份证和学生证报到。营员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按时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进行报到。

四、活动形式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采用线下方式进行。(本次夏令营活动将会发放午晚餐券,供各位学员在校内就餐;本校学员住原宿舍,非本校学员需自行安排住宿)

五、夏令营日程安排

见官网

六、夏令营奖励政策

本次夏令营活动结束后,学院将根据学员的基本信息、综合面试成绩、夏令营期间的表现来综合评选出一批优秀学员,并在学院网站上予以公布。表现优异的“优秀营员”可享受以下奖励政策:

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学员,根据本人志愿,经学院审核同意,可直接免试录取为2025年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未获得推免资格的优秀学员,若参加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且第一志愿填报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其分数达到我院2025年相应学科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的,复试选拔后,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七、其他说明

1、本活动方案为暂定计划,并根据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学校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具体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

2、欢迎各高校2025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积极报名,欢迎来电咨询相关信息。

联系人:陆老师

联系电话:见官网

联系邮箱:见官网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4年7月4日

原标题:广西大学2024年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文章来源:https://tmjz.gxu.edu.cn/info/1621/7226.htm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希望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今年的推免生政策。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