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第二次大战后苏联与东欧(1)
2024.04.30 07:42

  为让大家高效备考历史学考研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第二次大战后苏联与东欧(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历史学考研复习更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历史学如何备考等问题,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点击下载>考研历史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第二次大战后苏联与东欧(1)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主要知识点

  1、1956每2月14—25日,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2、1953年,苏联爆炸了自己研制的氢弹;1954年6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8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尤里·加加林乘世界上第一艘人造宇宙飞船“东方一号”飞行。

  3、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举行戴维营会谈。

  (二)名词解释

  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和赫鲁晓夫之间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在参观中开始争论起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劣。这次辩论正值冷战的规模扩大时期期间,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作“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在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于苏联的明显劣势。

  (三)简答题

  简述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并加以评论。

  答案要点:

  政治改革: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展开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尝试。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首先是平反冤狱和加强法制。颁布一系列的条例、法规,恢复和加强司法制度,使社会控制进入有序的轨道。赫鲁晓夫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恢复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的正常制度,地方苏维埃的权限也有所扩大。总之,赫鲁晓夫在政治体制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纠正一些“斯大林模式”突出的弊端,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经济改革:(1)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赫鲁晓夫采取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减轻农民负担、振兴农业方面的措施。首先,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第二步更大的动作是取消义务交售制和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制,实行统一的农产品采购制度。此外,还放宽了对个人经营副业的限制,扩大了集体农庄的牛产自主权。调整农业政策的同时,赫鲁晓夫还大力提倡垦荒运动。但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深入持续下去,在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后,国家又开始提出不切实际的农业发展指标,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农业又陷入了困难境地。

  (2)工业管理体制方面,赫鲁晓夫也作过改革的尝试。其中大的动作是将原来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改为由经济行政区管理。由这些经济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属下的专业管理局对工业企业实施管理。这种改革并没有改变企业的地位,而只是变换了企业的上级领导部门,所以它没有触及计划经济体制的本质。其结果是在削弱中央官僚主义的同时助长了地方的官僚主义,并由此引起国民经济运行的混乱。

  评价: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浅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这种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但是赫鲁晓夫推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带有探索和开创的性质,极大地冲击了苏联传统体制的各种弊端。

  (四)史料分析

  阅读、分析下面的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2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3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同1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33%,奶增加27%,蛋增加44%,羊毛增加91%。

  ——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抖4

  1953年至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为38300个,平均每个农庄的农产从950年的不到100户扩大到1965年的426户。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在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485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 100个。……(农庄)还是集中劳动,按劳动日分配,吃大锅饭。

  ——摘自《世界当代史》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第二次大战后苏联与东欧(1)”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历史学考研复习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