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资讯中心 > 高考 > 高一 > 高一历史 > 正文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重点

2020.06.24 11:22

  一、工农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下表为两大武装起义及“八七会议”等内容的概述。

  二、井冈山的星火——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1.实践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发展: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军队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理论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概括、总结

  (1)理论提出的背景: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巩固;②这条道路在当时不为全党所认识、所理解,对此应给予解释说明;③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用三篇文章来说明中国选择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理论内容: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概括指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五个要点和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前提、三个必要条件。

  理解:如何正确认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藉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根据地一天也不能存在,也就谈不上武装斗争。

  (3)理论提出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井冈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三、根据地建设

  1.背景

  (1)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领导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2)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2.建设

  (1)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2)土地革命:①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作用: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同时使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3)经济建设:①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同时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②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加载更多
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课程>> 进入高考选课中心

扫码预约一对一精华课

资深教师+1对1定制教学

相关阅读查看更多>>

资料下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