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资讯中心 > 中考 > 初三 > 初三语文 > 正文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故乡》教学设计(苏教版)

2018.10.19 15:50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故乡》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形象、今昔的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分析,使学生领悟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材分析:

  1。重点:领悟在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2。难点:品味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体会它们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设想: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淡化,但是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则比较丰满,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典型,所以在教学中,对情节略讲,把重点放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对比分析上。第一课时主要人物是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重点语句,了解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在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变化,探究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通过讲读把握小说的情节,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小说的情节和线索,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由《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导入。

  “乡愁”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思念,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2. 那么鲁迅《故乡》中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PPT):

  阴晦(huì) 萧索(xiāo) 猹(chá) 五行缺土(híng) 弶(jiàng)

  獾猪(huān) 潮汛(xùn) 髀(bì) 愕然(è) 颧骨(quún gǔ)

  嗤笑(chī) 吓(hè) 瑟缩(sè) 深黛颜色(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三.指导阅读:

  (一)复习小说的知识,注意把握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二)了解《故乡》的写作背景:是鲁迅写于1921年1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加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他们纷纷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按要求阅读课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和线索。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四.探索研究:

  (一)小说的情节。

  明确:课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顺序。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我”回故乡所见之景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至“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处理搬家事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至结尾),写“我”渐离故乡时的种种感触。

  (二)环境描写:具体段落,比较环境的异同,结合写作背景简单分析导致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1。自然环境:(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一个“又”字意思更进一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活气”指活泼、生动的气氛,“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分析:反映了“我”家家境的衰败。“许多”、“枯”、“断茎”、“抖”几个词就勾画出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老屋的描写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的凄凉心情。

  (3)“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分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深蓝的大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些美好的景物构成了色彩明快、艳丽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寥寥几笔一个“项带银圈.手捏一领钢叉”英姿勃勃的少年英雄就鲜活在读者的面前。这与第一部分中描绘的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加载更多
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课程>> 进入中考选课中心

扫码预约一对一精华课

资深教师+1对1定制教学

相关阅读查看更多>>

资料下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