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资讯中心 > 小学 > 四年级 > 数学 > 教案 > 正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2018.08.15 17:33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完美的教案是一节完美课程的开始,新东方在线小编精心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7页~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设问,质疑“法则”

    师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师: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生:在这道算式中,我们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师: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

    生:加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算式中有了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生:要先做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做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生:改变了运算顺序。

    (二)探究,掌握“法则”

    1.初步练习,掌握方法

    师:怎样加小括号才能先算加?(师生讨论,形成算式:900÷(10+20)×4)。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练,汇报交流。

    师: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不是的,比如小括号加在“900÷10”上,运算顺序就没有改变。

    师:这时的小括号常常被我们称为“无效括号”。那么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讨论交流,汇报,形成两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

    师:这两道算式括号里都有两步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生:括号里也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能试着做一做吗?

    生独立练习后反馈,师及时评价矫正。

    2.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观察我们做过的这三道算式,其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小括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结果也就可能不一样。

    师:那我们在做计算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生1: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数和运算符号,还要看清小括号的位置。

    生2:先确定运算/顷序,再进行计算。计算时还要细心,不要算错了。

    师:你们觉得在做混合运算时,什么是关键?

    生:理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三)变式,熟练“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师:友情提醒,先思考,再慎重选择。

    出示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师:运算顺序掌握了,计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式题,你能正确合理地计算吗?

    出示题3:26+(14×60-30)26+14×(60-30)(26+14)×(60-30)

    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

    生1: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生练后呈现几种算式:①54+7+54②54×2+7③54+(54+7)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师:五年级的参赛人数与什么条件有关?

    生: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

    师:我们刚才已经列出了求三、四年级总人数的算式,你能在这个算式上改一改,把它变成求五年级参赛人数的算式吗?

    生练习并汇报,在修改③式时教师故意将算式变成“(54+(54+7))×2”

    生1: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

    生2:里面有括号,外面又有括号,看不清,容易出错!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加中括号。

    生2:还有大括号。

    师:看来光有小括号还不能解决所有的运算问题,那么其他的括号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这些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后还会再讨论。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轻松,收获也不少。不过小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可不那么轻松,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书后关于小括号使用和变迁的数学文化史知识。)

    师:同学们,小括号的使用在运算史上可谓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改变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使运算法则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但是,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敢于质疑、勇于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升!

    [反思]

    “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知识难度不大,加之学生已有经验丰富,完全能够实现自我迁移和类推。然而,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确立了以“法则”探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质疑来引入,激发学生对“法则”探寻的激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要生存,必须具有“规则”意识,然而一味地循规蹈矩,又会被规则约束,缺少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规则,理性地认识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这种局限,使法则更加完善。在这里,老师巧妙设疑:“

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进一步探寻法则的欲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也对“如何对待规则”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括号里有两步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时,教者也没有直接出示式题,而是再次设疑:“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给算式加上小括号,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设疑——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新知的学习也更加主动有效。

    二、用对比来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即“这三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题,首先得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有序。

    三、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毋庸置疑,学生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然而如何培养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回想起学生认真地叫道:“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大声地喊道:“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厂我的心情就万分激动,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感受到了他们追求真理的决心。

    四、用文化来引导,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是一种引领,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更是一种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学生了解文化,感受历史,从而产生崇敬、立志追求,树立信心、立志创新,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目标吗?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了解是谁最先使用小括号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对数学文化史的了解,知道小括号的由来和发展,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和每一步坚实的前行过程。同时我还用一句话:“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载更多
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课程>> 进入小学选课中心

微信扫码免费领取

小学1-6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相关阅读查看更多>>

资料下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