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 14:53
新东方在线小学网整理了2017小学趣味数学故事赏析,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在线小学网。
2017小学趣味数学故事:为何民国大师们的数学成绩是零分一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总是需要一些似是而非的段子来加持,就拿数学考试分数来说:
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罗家伦1917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钱钟书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一说15分);
吴晗1931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臧克家1931年参加青岛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才女张允和1934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本来嘛,数学考零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段子,但紧随其后的是破格录取,如此一来,这就一方面赞扬了主考官的开明与独具慧眼,比如罗家伦就是胡适力排众议录取的,而钱钟书又是罗家伦当校长时录取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名人的与众不同之处,皆大欢喜。
当然,本文不打算详细考证这些个案,而是借此着眼于民国时期中学数学究竟教什么,大学招生考试数学卷又考什么。
美式教材占重要地位,国产教科书有民族主义色彩
自清末废除科举、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后,学生要学的科目就变多了,数学也日渐成了重要科目。刘颖珠在《民国国民政府初期的高中数学课程特征研究》中梳理了中学课程标准的变迁:1929年颁布《高级中学课程暂行标准》,经过修订,于1933年颁布《高级中学正式课程标准》,至此数学课程体制已经趋于成熟。由于课程任务繁重,1936年颁布了《修正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行文理分科,减少文科数学学习内容并降低难度增加理科数学学习内容并适当提高难度。主要教学内容呢,就是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等。
课程标准有了,教材用什么呢?张伟在《民国时期主要使用的数学教科书(1911-1949)》一文中引用倪尚达对1920年前全国270所中学、140所师范学校、30所实业学校、40所女子中学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当时中学采用中文教本的比例为74%,采用西文教本的比例为26%。张伟还引用了任鸿隽在1930年代的调查,结果也类似。
为什么西文教材比重这么高?任鸿隽认为:(一)是教者及学生还未能摆脱崇拜西文的心理,以为凡学科能用西文原书教授,便显得程度高深,于是即使在中文里有同样可用的书,他们也宁愿舍中而用西;(二)是中文出版的书质量太差,选择又少,不能满足各个学校的特别需求,所以不得不取材于西方。而且任鸿隽还发现,所用西文课本都源于美国,而无欧洲国家。
小学1-6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
免费领取2022小初高全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