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资讯中心 > 小学 > 趣味学习 > 说课稿 > 小学数学说课稿 > 正文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016.06.11 17:43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56、57页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下节课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建立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和小华都是他的好朋友。”这句话也可以怎么说?

   生:……

   师:真聪明,回答正确,在数学王国里也有类似的表达,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生活问题,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的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感悟、内化、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明晰算理。

  1、情境一——厨房贴瓷砖

  (1)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生汇报,师择取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算法及解题思路。

  (3)组织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讲清楚是怎样想的。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并适时板书四种算法:3×10+5×10;(3+5)×10;4×8+6×8;(4+6)×8。

  (4)小组讨论:观察四个算式,哪两个算式联系紧密,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

  (5)全班交流。[(3×10+5×10与(3+5)×10联系紧密,可用等号连接; 4×8+6×8与(4+6)×8 联系紧密,可用等号连接。]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连接? 让学生充分讲道理。

  (6)比较: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中的第一个算式里10出现了两次,而第二个算式里10只出现了一次,第一个算式没有小括号,第二个算式有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了……)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情境二——花圃

  (1)让学生看图并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算法及解题思路,师配以课件演示并板书:(30+25)×2;30×2+25×2。

  师:这两个算式是否可用等号连接,为什么?(可以因为它们的结果相同,都是求篱笆的长,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3、举实例

  师:生活中,像用这样两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比如:(1)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5个足球,一个篮球50元,一个足球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辆中巴车限乘20人,一辆小轿车限乘4人,现在各租2辆,一共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现实背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

  (三)观察对比,概括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了观察总结、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和尝试应用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观察总结

  (1)师:同学们,请观察黑板上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请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学生结合算式,能说出自己的发现即可)。

  (3)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指着算式小结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两个数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多组算式入手,通过观察比较,互相补充,在算式中寻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分析题意中,找寻其存在规律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举例验证

  让学生列举不同的算式来验证乘法分配律,再小组交流,集体反馈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列举的算式并适时表扬。

  [设计意图:学生举例验证过程,是学生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识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己举例验证有利于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

  3、抽象概括

  (1)让学生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即时指导,再汇报交流,师板书:a×c+b×c =(a+b)×c,生齐读字母公式。

  (2)让学生比较乘法分配律与“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这两句话之间的相似之处。

  生:a相当于爸爸,b相当于妈妈;c相当于我,爱相当于乘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历经归纳推理到抽象概括的过程,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4、尝试应用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4×9+6×9……,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教师巡视抽取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4)再问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说出另一种算式,课件呈现4×9+6×9=(4+6)×9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此题说说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乘法分配律形式的再现过程,要让多个学生表达,在相互表达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挑战过关,应用规律:

   第一关:请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方格?(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计算)。

  (1)学生汇报算法;(2)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二关:填一填

  ①(12+40)×3=□×3+□×3

  ② 15×(40+8)=15×□+15×□

  ③ 78×20+22×20=(□+□)×20

  ④ 66×28+66×32+66×40=(□+□+□)×□

  (1)学生展示填写的答案。(2)分别说说转化以后的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比,哪一个让我们计算起来感觉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三关:学校要给28个人的合唱队买服装,一件上衣58元,一条裤子42元,请你算算买服装要花多少钱?(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1)学生汇报算法。

  (2)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小结: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选择算法,怎么计算简便就怎么算。

  [设计意图:多样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在练习中,帮助学生继续完善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梳理新知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梳理,最后质疑解惑。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乘 法 分 配 律

  (3+5)×10 =3×10+5×10

  (4+6)×8=4×8+6×8

  (30+25)×2=30×2+25×2

  (35+65)×5=35×5+65×5

  (2+3)×5=2×5+3×5

   (a+b)×c= a×c+b×c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和六年级数学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加载更多
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课程>> 进入小学选课中心

微信扫码免费领取

小学1-6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相关阅读查看更多>>

资料下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