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1 09:45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
片段:
一、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
本学期学校来了4位新教师,总务处需要为老师购买办公桌椅,了解到的价格情况:办公桌第张100元,每把椅子40元,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总务处算一算,为新教师购买办公桌椅一共要多少钱?
2、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100+40)×4 100×4+40×4
=140×4 =400+160
=560(元) =560(元)
3、表扬学生用两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式子。”
二、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比赛(分男女两组)::
65×17+35×17 (65+35)×17
28×42+62×42 (28+62)×42
40×25+4×25 (40+4)×25
做后讨论,感到计算结果相同,但计算的简便有所不同。
2、两题中自己选择一题计算:
(62+38)×88 62×88+38×88
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三、开拓思维,验证猜想
1、观察前面五组题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生1:(A+B)×C=A×C+B×C
生2:(○+□)×△=○×△+□×△
生3:(老+师)×邱=老×邱+师×邱
……
2、提问:同学们肯定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规律,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都适合这个规律呢?你能不能再举例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学生自由举例。
在学生所举例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算式。
以98×21+2×21=(98+2)×21为例:
左边表示98个21加上2个21,一共100个21,左边也是100个21。等号两边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其他算式所表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3、归纳:尝试用数学语言概括规律,再对照书本,规范语言。
四、辩证思考,灵活运用
1、怎样简便怎样算
(1)(8+92)×5 37×42+63×42
(2)101×45 18×16+17×16
(3)(100+40)×4 32×5+8×5
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方法。
生1:像第(1)组的题目,还是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单。
生2:101×45这题,101接近100,我把101改写成(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很简便。
师生一起加以肯定。
生3:18×16+17×16这一题我觉得怎样算都不简便。
生4:我觉得这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18+17的和比较简便,因为这样只算两步,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要算三步。
师:乘法分配律是通过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使计算方便,虽然18×16+17×16计算时没有出现整十整百数,但改变运算顺序后,计算比原来方便了。
生5:第(3)组的两道题目其实这样直接算也比较简便,不一定要用乘法分配律。
师:(赞赏地)说得好!在计算的时候要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不要盲目使用。
反思:
1、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从新课的学习开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会认为只要应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所有的计算都变得简便。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要得到一个整十整百数,这样才叫简便。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第(3)组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简便计算,是两个相等算式之间的结构特征,只有当数据比较特殊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改变计算顺序,使原先的计算变得简便。这种科学的辩证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和六年级数学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小学1-6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
免费领取2022小初高全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