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11:53
当2024年进入尾声,作为大四的同学们,考研、考公,还是就业?相信你们已经有了定论。因此,这篇文章是写给大三的学弟学妹们的。回想疫情的那两年,考研热逐年攀升,而疫情之后,就业难、职场内卷严重,考公热迅速接棒。在媒体炒作话题、追逐流量的过程中,或许也真的影响了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们的选择。
进入正题:
一、考公香不香?香,所以皆是百万人吾往矣。
看个数据,国考报名人数、报录比(2021-2024年)
数据解读:
国考的报名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300万人,而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超过340万。2024年国考的录取率为每77人报名才能有1人录取,难度远超考研(2024年考研的报录比为每4.2人报名就有1人可以录取)。2025年国考的录取比例更是高达每86人报名才能有1人录取,竞争异常激烈。
补充背景:
考公考编和考研的时间重合度较大:国考笔试、单独命题省考笔试和考研初试都集中在12月份,而联考省考笔试和考研复试则在3月份进行。2025年的考公竞争激烈程度空前增长,不仅因为报名人数激增,而招录人数基本持平,还因为考试时间安排发生了显著变化。往年,国考通常在11月或12月进行,随后是12月至3月间的省考单独考试,考生可以报名多个省考,被称为“国考复活赛”。然而,2025年,天津市首次加入单独考试省份,北京、四川、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天津等地的省考笔试都安排在12月8日,往年考生国考后报名多个单独考试省考的机会将不复存在。
此外,2025年公考的考查内容也有所变化,国考和单独考试省考明确表示将在笔试行测部分增加“政治理论”模块的单独考核。另一个显著趋势是,提供的岗位明显更加贴近基层,乡镇公务员岗位占据了相当比例。这些岗位的工作强度、待遇福利水平和发展前景都需要考生认真了解,慎重做出报考决策。
同时,部分省市的事业编制岗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裁员、降薪、欠薪等新闻。在选择考编之前,考生需对相关岗位有充分了解,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困扰。
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2021-2025年)
数据解读: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根据教育部的预测,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之前持续增加。
在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尚未完全解决的背景下,预计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因此,继续升学(包括专升本和考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选择之一。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三个部分: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生。近年来,这三者的比例基本为5.4:4.6:1。
观点:
1. 考虑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未来10年左右将持续增加,当前选择升学(升本、考研)是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2. 先找个工作、观望几年的想法不可取。未来几年的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并且稳中有升,等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3. 当前并非经济形势不佳导致的就业压力大,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读研实现换专业、升学历、进名校、提升专业水平,是增强个人未来就业竞争力的理性选择。
三、考研报名人数(22-24考研)
数据解读:
2022年和2023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受疫情影响出现了激增。其中,一部分是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求职的应届生,另一部分是受疫情影响失业或待业的往届生,他们将考研视为当时背景下的备选方案。因此,考研报名人数保持了较大的规模(2023年考研报名是在2022年10月份,而疫情管控调整是在2023年1月)。
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的选择更多,考研逐渐回归理性选择;另一方面是由于持续多年的所谓“考研热”和“考研卷”等舆论导向,也让部分考生心生畏惧,因此选择退缩。
观点:
1. 考虑到近年来考公考编的热潮趋势,以及政府在提升就业方面的各项举措,今年的考研人数可能会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将继续缓和,成功上岸的机会将进一步提升。
2. 考公考编的国考和省考时间安排基本与考研时间重合,大部分选择同时准备考公考编和考研的考生,大概率会顾此失彼,无法兼顾。这也为今年认真准备考研的考生提供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3. 由于考公考编和考研的时间高度重叠(国考笔试、单独命题省考笔试和考研笔试在12月份,联考省考笔试和考研复试在3月份),因此不建议2026、2027年考研的考生同时准备考公或考编。更建议考生聚焦在考研备考上,因为考研成功的概率明显大于考公。
四、考研计划招生人数及实际招生人数(22-25考研,新东方独家数据)
数据解读:
近年来,各招生单位的实际招生人数一直大于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这表明各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采取了“能扩尽扩”的态度。以2024年考研为例,各招生单位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为85.8万,但实际招生人数达到了101万。
观点:
2025年考研各招生单位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不含推荐和单招)为87.7万。根据近年来的趋势判断,实际招生人数依然会保持增长,预计总招生人数将超过100万。考虑到报名人数大概率会下降,成功上岸的机会将进一步提升。
五、考研整体报录比及统考报录比(22-24考研,新东方独家数据)
数据解读:
保研(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的学生依然需要报名研究生考试,因此每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数据中包含了一部分不需要参加考试的推免生,这对通常的考研报录比计算会产生影响。
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根据各招生单位公布的拟录取名单进行汇总,排除推免人数的影响,从而计算出真实的考研报录比(报录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可以用于判断考研成功的难度)。
随着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现15年来的首次下降,考研的报录比也明显下降,从2022年和2023年的4.8:1,下降到2024年的4.2:1。
观点:
2024年考研不包含推免生的统考报录比为4.2:1,即每4.2个报名考研的学生中,就有1个人可以成功上岸。考虑到每年还有一些考生弃考,实际的上岸难度会更低。预计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将会继续减少,而招生人数会继续上升,因此从2025年考研开始,上岸的难度将会进一步降低。
六、保研(推免)人数及占比(22-24考研,新东方独家数据)
数据解读:
保研(推免)人数占比一直比较有限,不会对考研的难度带来明显的影响。近年来,推免生人数稳定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约12%。
教育部明确规定,推免生人数占比不得超过招生单位招生总人数的50%(《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对于某些高校而言,其优势王牌专业的保研率确实会比较高(例如清华、北大的部分专业推免生占比高达80%以上),但该高校的推免总人数一定不会超过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因此,凡是宣称某个高校保研率超过50%的宣传,都可以明确看作虚假宣传。
通常来说,保研率与学校整体排名呈现正相关:985院校>211院校>普通一本院校;就某个高校而言,优势专业/学院的保研率>一般专业/学院的保研率。
观点:
保研人数占比近年来保持相对稳定,保研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保研比例的增加,因为研究生的总招生人数也在增加。对于大多数院校和专业来说,保研不会对考研的难度带来显著影响。
考生需要合理选择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根据个人实力和目标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综合决定,不要盲目追求名校或王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