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对于考生来说,院校自命题考研大纲是了解考试要求、指导复习的重要依据。考生应根据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做好专业选择和备考规划。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中南大学2025年自命题考研大纲: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供大家参考。
I.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学科涉及的研究方向比较多,既有共同基础,又有不同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因此本课程采取公共部分加模块的考试方式。
II.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基本原理。
(3)能将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分析和解释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部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总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公共部分为50分,材料科学基础、X射线衍射方法与技术、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五个模块各100分。公共部分每个考生必答,五个模块中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模块作答。
公共部分
I.考试科目
《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结构与二元相图部分
II.考查目标
考查不同材料研究方向的学生对材料科学最基本的晶体结构与二元相图方基本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III、考查内容
(一)固态材料的结构
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2.晶体学基本知识:晶体特征、空间点阵、晶胞、晶体结构、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等
(二)二元相图及合金的凝固组织
1.相律、三相反应式与反应性质、杠杆定律、相区接触法则等
2.根据相图分析材料平衡凝固与非平衡凝固组织或固态相变组织等
3.二元相图热力学
模块部分
模块一、材料科学基础
I.考试科目
《材料科学基础》科目考试涵盖如下两门课程内容:
1)材料科学基础
2)金属材料热处理
II、考查目标
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凝固基本原理、二元合金相图及合金的凝固、三元合金相图及合金的凝固、固态材料中的扩散、冷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与热加工)—— 约60%
金属材料热处理(基体无多型性转变的均匀化退火、回复再结晶退火、固溶淬火、时效以及钢铁退火、淬火、回火时的组织与性能)—— 约40%
III.考查内容
(一)固态材料的结构
1.典型固态材料中的原子间键合方式
2.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3.合金相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
......
(二)金属的塑性行为
(1) 金属塑性指标与成形性能
金属塑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成形性能的表征方法与影响因素。
(2) 塑性图及其应用
影响塑性因素、塑性图及提高塑性途径;塑性图及其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3、金属塑性变形组织演变与性能
(一)塑性变形过程显微组织演变与性能
(1)冷变形显微组织演变与性能
冷加工金属组织结构、能量、性能变化的基本规律,亚晶强化、加工硬化的概念和本质原因。
加工硬化在塑性加工中的利弊,掌握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2) 热变形组织演变与性能
金属的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概念。
金属的热加工、冷加工、温加工的概念,掌握热加工温度的制订,掌握热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第二类动态再结晶图在塑性加工总的应用。
冷加工纤维组织和热加工的“带状组织”的异同,塑性变形中的热效应及温度效应。
(3)变形金属退火组织演变与性能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可能的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三个过程及三个过程的性能变化规律。
冷变形—退火循环的作用,退火的作用/分类,回复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掌握回复退火的应用。
再结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如何控制再结晶退火后金属性能,第一类再结晶全图及其应用。
(4)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强化概念、分类方法,各类形变热处理的基本工艺特点、适用范围、满足的条件等。
(二)金属塑性加工中的织构与各向异性
(1) 织构的基本概念与表征
取向(差)概念与表征,织构概念,织构的表征。
(2) 织构与塑性各向异性
Schmidt定律,位错滑移与应变张量之间的关系。
(3) 塑性加工过程中的织构及其影响
变织构,再结晶织构,织构对金属性能的影响规律,织构的工程应用。
4、金属塑性流动、不均匀变形与润滑
(一)金属塑性变形宏观流动规律与不均匀变形
(1)塑性变形宏观流动规律
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变形特点,金属质点流动的基本规律,自由变形理论及最小阻力定律。
(2) 塑性加工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
不均匀变形的典型现象、产生原因和后果,减轻不均匀变形的措施。
(3) 塑性加工过程的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
基本应力,附加应力,工作应力,残余应力的概念,附加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消除或减轻残余应力的措施;塑性加工诸方法(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二)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的摩擦与润滑
(1) 塑性加工中摩擦
塑性加工中摩擦特点、分类,摩擦机理; 塑性加工中摩擦利和弊;摩擦系数的因素及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塑性加工的常摩擦系数与常摩擦力定律。
(2) 塑性加工中的润滑
掌握塑性加工中润滑机理及选择润滑剂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近代润滑方法改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5、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的强韧性能控制与断裂
(一)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的断裂
断裂的定义、基本过程、断裂的分类。
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概念,脆性断裂裂纹的形核模型,韧-脆转变温度概念、影响因素。
延性断裂典型方式,多晶体金属韧性断裂的典型断口特征,韧性断裂特点。
金属塑性加工中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二)金属塑性加工与强韧化
强韧化概念,金属强化机制与途径,韧性概念,韧化原理,改善金属材料韧性途径,强化同时的韧化,工业生产中金属的强韧性能的控制。
V. 复习参考资料
[1]《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彭大暑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2]《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刘楚明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原标题:中南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mse.csu.edu.cn/info/1024/4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