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经济学知识总结:财政政策
2024.07.15 00:04

  关于经济学考研复习如何准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5考研经济学知识总结:财政政策”,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有关经济学考研复习内容,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点击下载>考研经济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025考研经济学知识总结: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第一节 概述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概括来说,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2. 财政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各级政策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关键作用。

  3.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本书的四个方面。

  4.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就是在前面各章节中讲过的各个财政范畴,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5. 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1.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过某种媒介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的复杂过程。

  2. 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为效果不佳或无效。

  3. 财政政策乘数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可是它的这种作用大小就是我们要说明的财政政策乘数问题。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 货币政策简介

  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要性

  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3. 不同的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在经济学中,"需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这里主要分析在封闭经济并实行自由利率条件下,从它们对总需求的影响角度来考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因此,政府在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调控时,还要考虑到政策时滞问题。第四节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提出

  从1997年GDP增长开始放慢以后,在需求萎缩、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和货币政策乏力背景下,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任就历史和然地落在财政政策身上。同货币政策比较而言,财政政策可以从收支两个方面,过它的乘数效应直接作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扩张力较大,见效较快。

  2. 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灵活和完善,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概括并理解七个主要内容。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5考研经济学知识总结:财政政策”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经济学考研复习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