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专业硕士中国教育史复习:论道德教育
2023.07.20 08:57

  教育专业硕士是专硕考试中的热门专业,近几年考教育专业硕士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的进行备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教育专业硕士中国教育史复习:论道德教育“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 德育的作用:德教是立政之本

  董仲舒虽主张教化与刑罚并重,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以教化作为实现仁政德治手段,也是儒家思想的传统,刑罚为末为辅。

  2.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先秦儒家曾提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又突出强调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虽并非由董仲舒最早提出,但他用理论进行系统论证,使之在教育和伦理实践中产生深刻影响。“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道德概念在先秦早已被提出,但董仲舒把它提升为“五常之道”。“三纲五常”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3. 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 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要

  做一个符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利”满足人们肉体上的需求,“义”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提倡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追求应高于个人利益的追求。

  (1)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仁”是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珍惜和热爱的基础上的,体现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权利的尊重。“义”是为封建国家的利益而确立的准则,凸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他要求人们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出发,以“仁者爱人”的情怀去爱护、关心他人。

  (2) “必仁且智”

  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他突出强调了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3) “强勉行道”

  要求人们道德修养不只停于认识上,应表现于行为上。努力进行道德修养,德行就能日益显著,取得良好的成效。强调品行的积累。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教育专业硕士中国教育史复习:论道德教育”,预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成绩!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