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学考研备考火热进行中,很多考生都在紧张的复习着,关于农学考研,大家都复习的怎么样了呢?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更好的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希望能给同学带来帮助。
2024年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1.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
②特点:管壁薄(真毛细血管),穿插于细胞间隙。迂回曲折,交错成网;
管径小,阻力大,血流缓慢;
交替开放(20%)
③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
②特点: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最后延伸;
通血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管径较粗、血流较快,经常开放
③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
②特点:最短、最直、阻力最小→血流最快,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一般情况下,因吻合支管壁平滑肌收缩而关闭,一般不开放。但在体温升高时可开放。
③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微循环组成的记忆方法:
(1)将“循环”理解为“从动脉到静脉的血流”,那么,“微循环”就是“从微动脉到微静脉的血流”,因此,微循环3条通路的血管都是“微动脉……微静脉”。
(2)迂回通路是交换物质的场所,必然包含真毛细血管,即“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3)交换血管的血流受组织局部代谢的调控,因而真毛细血管(无平滑肌)前必须连接调控血流的结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4)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含很少平滑肌而微动脉平滑肌丰富,因此二者之间应有一过度——后微动脉。
综上所述,营养通路的组成应为“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同理,可以推出另两条通路的血管组成。
3.微循环血流调控:
(1)毛细血管压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成反比。
(2)微动脉的阻力对微循环血流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活动主要受代谢产物调节。
(一)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1、组织液
(1)组织液的生成: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静水压(Pif),血浆胶体渗透压(πp)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其中,Pc和πif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而πp和Pif是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滤过的力量(即Pc+πif)和重吸收的力量(即πp+Pif)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V=Kf[(Pc+πif)-(πp+Pif)]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静脉回流受阻;④淋巴回流受阻;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淋巴液
(1)淋巴液的生成
10%组织液入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右淋巴导管、胸导管→静脉.
(2)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①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血液中
②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③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到重要作
④在组织液的生成和重吸收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
(3) 影响淋巴液生成的因素:
淋巴管上的瓣膜和大淋巴管壁平滑肌共同构成“淋巴管泵”能推动淋巴液流动,淋巴管周围组织的压迫(如肌肉收缩,动脉博动,对体壁的压迫和按摩等)也能推动淋巴液的流动。
毛细血管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都会引起淋巴液生成增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微循环与物质交换”相关信息了,预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