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法硕(法学)考点背诵:清朝法律制度
2023.07.07 07:06

  考研法硕综合复习考试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法硕(法学)考点背诵:清朝法律制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法硕(法学)考点背诵:清朝法律制度

  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清朝入关后,为了统治人数众多的汉族居民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制定《大清律》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详绎明律,参以国制”的立法指导思想,要求参照明律的立法成果,积极与本民族传统及其习惯法有机结合,成为清朝历代立法的基本原则,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立法成果。(二)《大清律例》《大清律例》是乾隆五年(1740)正式颁行全国的一部基本法典。为7篇436条,主要是对附例进行了修订和增删,最后确定的附例为1049条。此后,确立了附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定制,而律文基本未再进行大的改动。(三)《大清会典》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规范各级机关组织及各级官吏的行政活动,有效提高国家管理的各项职能,清朝先后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五朝陆续编纂《大清会典》,又称《五朝会典》。其体例仿效《大明会典》,包括会典、各部院机构则例以及事例。康熙、雍正两朝采取以官统事、会典与则例合编的形式,分别编成《康熙会典》162卷、《雍正会典》150卷。乾隆、嘉庆、光绪三朝,由于则例不断增多,改用会典与则例分编的形式,分编完成《乾隆会典》100卷、《嘉庆会典》80卷、《光绪会典》100卷,另有《乾隆会典则例》180卷、《嘉庆会典事例》920卷、《光绪会典则例》1220卷。《大清会典》继承了《唐六典》和《大明会典》的立法传统,内容包括国家机关的设置、各级官吏的职掌及其行政活动准则等,是清朝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以及相关事例的综合汇编。(四)各部院则例为了规范中央各部门的行政职责和办事规程,调整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朝各部院的重要机构基本都制定有各自的则例,作为各部门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及办事规则。则例分为一般则例、特别则例和专门则例。一般则例针对各部门的一般行政职责及其相关事项而制定,如《刑部现行则例》、《理藩院则例》等。特别则例针对某些部门的特定职能或事项而制定,如《钦定八旗则例》、《兵部督捕则例》等。专门则例针对某些部门内部的某项具体事务、规程或细则而制定,如《六部处罚则例》、《吏部处分则例》等。则例是清朝首创的行政立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与会典共同构成了清朝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体系。(五)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为了不断巩固和有效管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清朝在大量颁行全国统一适用的普通法律法规的同时,针对周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殊情况分别制定了许多单独适用于该地区民族的专门法规。例如,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苗汉杂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钦定西藏章程;西藏禁约十二事;台湾善后事宜等。

  刑事立法

  (一)刑罚制度对于死刑,(1)将绞斩两种刑罚各自分为监候和立决两等。立决属于决不待时,立即执行,主要用于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危害较大的犯罪。监候一般是将罪犯先行拘押审理,留待秋后会审复核再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或给予减刑处置。(2)凌迟作为清朝法定死刑,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适用罪名不断增多,较明朝法律的规定有日益加重的趋势。(1)发遣,即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重刑,仅次于死刑,为清朝首创。(2)充军,始于明朝,清朝将其分为五等,即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四千里)、烟瘴(四千里),重于流刑,轻于发遣。(二)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在政治特权方面,主要表现为确保满族贵族在各级政权中的支配地位。在经济特权方面,主要表现为限制“旗民交产”,保护旗人财产所有权和经济生活的稳定。在司法特权方面,表现为旗人犯罪同罪异罚,并且享有免刑、减刑或换刑的优待。(三)文字狱为了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控制,防范汉族士大夫的反清意识,压制明末以来出现的反对专制主义的启蒙思潮,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造的文字狱即多达一百多起,大多以谋大逆的重罪诛杀无辜,株连范围甚广,充分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专制性和残暴性,为以往历史上所罕见。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法硕(法学)考点背诵:清朝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法硕复习指导内容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