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作为热门考研专业之一,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在2023金融硕士基础复习阶段,要抓紧时间复习基础知识,为后期的备考减轻压力。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2023考研金融硕士备考: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的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前者创造基础货币,后者创造存款货币。其中,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MS=B-m,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B)和货币乘数(m)。
2.货币供给的计量
(1)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许多新的金融工具也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的货币性。这就给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计量带来新的问题,即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的口径问题。在各国对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中,普遍都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作为划分的依据。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
①M0(现钞):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②M1,(狭义货币):Mo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M2(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
①M0=现金
②M1=M0+活期存款
③M2=MI+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2)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不是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纯粹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3.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决定的理论主要有: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和乔顿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以及货币供给新论。
(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印供给决定理论
基本方程式是:M=H*[D/R(1+D/C)]/(D/R+D/C)
该式表明一国货币供给量M取决于高能货币H和货币乘数m。货币乘数又进一步取决于商业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D/R以及商业银行存款和非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D/C。
(2)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
基本方程式是:M=H/(C/M+R/D-C/M-R/D),表明高能货币由中央银行创造或控制,但高能货币被公众持有和银行持有的比例则由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
(3)乔顿的货币供给理论
基本方程式是:M=B-(l+k)/[r(l+t+g)+k],表明一国货币存量受基础货币B,联储成员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之比r,通货与活期存款之比k,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t以及政府存款与私人活期存款之比g的影响。
(4)货币供给新论
由格雷(John.GGurley)和肖(Edward.S.Shaw)提出的,货币供给新论的基本方程式为:M=[公式]。该式说明,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其中,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函数rf由利率(i)的高低决定,公众的货币需求函数kf受收入(Y)、利率(i)及其他因素(o)的支配,而利率、收入、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货币供给被视为可由金融当局绝对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以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传统的金融理论受到冲击,新古典学派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同时货币学派也提出了货币供给理论,但主张外生论;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提出了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区间论,给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权。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在逻辑6
4.货币供给的过程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创造的。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R)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C)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其中,基础货币受四组因素影响:中央银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净额、对政府的资产负债净额、对国外资产负债净额和其他资产负债净额。作为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数量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四个因素:
①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如果追求稳定汇率目标,通过外汇买卖投放基础货币受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②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通过认购政府债券或贷款给财政部门弥补赤字,把基础货币注入流通领域。
③对商业银行债权。即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中央银行对此项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④其他项目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比。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以下5项:现金比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①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低:反之,越高。
②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
③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④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变大。
5.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货币均衡的标志有两个: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货币均衡实现的两大条件: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
(2)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同货币需求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即达到了货币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为均衡点,此点决定了均衡利率和均衡货币量。
(3)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①有效的调控手段。
②财政收支平衡。
③国民经济结构合理。
④国际收支平衡。
这就是新东方在线考研网为考生推送的“2023考研金融硕士备考:货币供给”,希望对你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更多2023考研复习资料,访问新东在线考研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