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盖章):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基本要求
1.能够准确地再认或再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2.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4.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二、考试内容
导 论
(一)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考试要求
识记和领会: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等五大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运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综合应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1.实践与认识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基本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从必然走向自由;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2.综合应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1.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2.综合应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资本论和现实意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阶级分析方法;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2.综合应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考核知识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综合应用: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固的扩展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二)考试要求
1.识记和领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2.综合应用: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一)考核知识点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考试要求
识记和领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考试基本题型和分值
1.名词解释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精确掌握程度。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问的名词、概念指的是什么,要注意类似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防止交叉混淆甚至张冠李戴;
(2)表述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3)文字要简练,只要把名词、概念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展开叙述,更不要旁征博引,把解释性的话淹没在大段的叙述里。
2.简答题60分(5小题,每小题12分)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
(1)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点鲜明,表述精炼;解答时需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2)答前可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
(3)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术语。
3.论述题50分(2小题,每小题25分)
这类题所占的比重较大,解题难度大,常被认为是拉开档次的题目。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
(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
提出论点,即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提出的论点一般宜精不易多,要注意论证的层次性。
(2)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
(3)重视论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上要规范、准确。
(4)在上面回答的基础上,最后做出鲜明的结论,结论要具有高度概括和总结的特点,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