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各院校地球物理学考研初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
2021.08.06 07:32

  

  地球物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主要采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固体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大尺度现象和一般性原理,以及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和能源勘探、工程和环境探测等。本科教育培养与其他地球科学类(例如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大地测量学等)的教育培养有联系和交叉。

  一、走进地球物理学考研的大门

  总体框架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性教学等。本科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教学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同时设置体现学校、地城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

  理论课程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以知识单元设置课程,也可以是几个知识单元组成一门课程,还可以是不同知识领域的相关知识单元构成-门课程。课程体系应覆盖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

  地球物理学课程体系一般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知识单元。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优势设置适当的选修课程或方向性选修模块,选修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学校特色和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

  人文社会科学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类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5%,学科基础及专业类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实践教学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5%。鼓励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参加学术与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综合教育类学分。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年,原则上为1个学期,建议为8~16个学分,约占总学分的5%~10%。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体育、实践训练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经济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

  自然科学包括数理基础、普通化学和地球科学基础等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内容。

  数学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等内容;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等内容;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原理、语言与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内容;地球科学基础包括地球系统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概论等内容。 [1]

  专业知识

  应包括弹性力学(或连续介质力学)、地球物理场论、地震学(或地震勘探)、重力学(或重力勘探)、地磁学(或磁法勘探)、地电学(或电法勘探)、岩石物理学等。

  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以下为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括号内为建议学时数):

  示例一.:连续介质力学(64)、数字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64)、地震学原理与应用(64)、重力与固体潮(64)、地磁学(48)、地球电磁学(48)、岩石物理学(48)、地球物理勘探引论(64)、地球物理基础实验(96)

  示例二:弹性力学(64)、数字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64)、地球物理场论(64)、重磁勘探原理与应用(64)、电法与电磁法勘探原理与应用(64)、地震勘探原理与应用(64)、地球物理测井(64)、岩石物理学(48)、应用地球物理实验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地球物理观测和基础性研究或应用性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较好地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地球物理学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呢?

  研招网2021年专业目录显示,2021年共有22+所院校招收海洋科学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综合类和理工类院校。

  尽管有22+余所院校招收,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海洋科学的整体实力比较强,有鲜明的特色的院校。我们将从招生人数、目标专业的分数线、学科评估等角度出发展开介绍。

  按照学科评估排名【如需要查看各院校备考方法,可以点击对应学校查看详细备考经验及方法】

评估结果

学院代码

院校名称

A+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三、地球物理学历年考研国家线对比 + 备考指南:

  理学考研:历年分数线备考分析及指导

  以上就是新东方在线小编整理的“各院校地球物理学考研初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在备考2022考研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考研知识,欢迎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指南频道。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