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东方在线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经济学考研案例分析: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以及楚汉之争等一系列的动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生产秩序,导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到处是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尤其是文帝和景帝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凋零的局面,如何才能恢复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呢?他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经济逐渐恢复,并创造了“文景之治“,为日后的汉武帝奠定了基础。
所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即秦朝采取了法家的思想,对民实行严厉的重压政策。文帝和景帝以秦为鉴,逐渐清除了这些法家思想,转而都采取了“黄老之术”,就是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同时为了能够做到“与民生息”,政府也不去过多打扰农民的生产生活。
第二,由于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和修建大量工程,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秦的消亡。为此,他们为了减少农民的抵抗,不仅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税率最低的时候达到了“三十税一”,极大地减少了农民的负担,而且大量削减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让农民拥有相对的自由,从而更好地发展生产。
第三,文帝时期,为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对周边少数民族都采取很友好的政策,特别是面对实力较强而又屡次侵犯汉朝的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绝不轻易对外用兵。这些不仅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而且使国内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由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人口的迅速增加,接着就出现了因粮食过多而使粮价下降的问题。粮食价格下降了,当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收益。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使得农业生产能够继续发展,文帝采取了鼓励富裕人家或官员去购买农民的粮食,从而提高粮食价格,进而来稳定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经济逐步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出现了四海升平的景象,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文景之治” 的盛世。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的政策中,我们看到一个明显而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老之术”的本质就在于“无为而治”,想通过“无为”而“无不为”, “与民休息”这个政策就是其具体表现。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必插手太多事物,市场会在其自身机制下自主向前发展。
第二,在文帝和景帝的整个统治时期内,没有出现像今天这样规模宏大的中央财政刺激计划,所有的只是为农民减轻税负,为农业发展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也没有过度干预,
第三,在对外关系上,同样没有太多的“作为”,效果也很明显。当然,“文景之治”的时候,政府也不是完全不去干预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出现粮价下跌时,政府就通过增加购买来稳定粮食的价格,这又说明了政府是“有为”的。
结合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干预和放任,其中放任在经济学里有个专有的名词——“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原理】
“看不见的手”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大致意思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只需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即可(政府要提供司法等服务),不要过多地干预市场。《国富论》中进一步指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运作原理,指出每个经济理性人都在去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后使整个社会的利益都得到了提高,即使出现问题,市场机制也会自己去调整,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英国等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得以迅速发展。
可见该理论的实践意义重大,但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后,我们渐渐认识到它也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特别是1929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几乎摧毁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想依靠市场的力量去恢复经济已经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了。这时候又促使一门新的理论产生——“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由此创立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宏观经济学。
的确,市场运行仅仅依靠自身机制或者说利用这只“看不见的手”明显是不够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政府干预的情况。例如故事里政府对粮价的干预就说明了市场也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此时,政府就会试图干预(也就是“看得见的手”)市场,以弥补其不足。只有有机结合“两只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进行改革开放,对内允许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对外积极引进外资,鼓励进出口贸易,这些都是政府利用“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还借鉴了国外的经济发展经验教训,要时刻警惕该“看不见的手”的不足,对市场机制不足的地方进行有效干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22经济学考研案例分析:(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