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
2021.06.30 07:55

  

  为了方便2022考研考生了解2021考试大纲内容并早做准备,以下是新东方在线考研教育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已公布”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科目)

  一、考查总目标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

  教育学基础: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题,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形成现代教育的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探索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探寻教育艺术。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特点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传承、践行人类经验的活动;教育是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的建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在普通中小学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终身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进行教育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含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走班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含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学生群体及其主要类型;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工作概述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价值。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