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考研网为各位考研考生梳理"2021考研经济学:天津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试题解读"内容
1.政府的两种价格管制,实施目标,具体表现,及后果。
【参考答案】
(1)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指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如图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限制价格(P0
产品的短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可能引发黑市交易。为了维持产品的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2)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指政府出于扶持某个行业的目的,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如图所示,原先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支持价格(P0> Pe),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Q2 –Q1为实行支持价格后的产品过剩的数量。为了解决过剩的数量,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产品。
2.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据IS-LM模型,说明什么时候无挤出效应?
【参考答案】
(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2)当处于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时候无挤出效应。
3.厂商亏损时是否停产?
【参考答案】
不一定会停产。
(1)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
当市场价格为P3时,MR与MC相交于E3,此时AC>P3 > AVC,厂商出现亏损,但厂商仍可生产。因为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总亏损额减少一些。因此,厂商按照MR=MC的原则决定产量Q3,使亏损达到最小。
(2)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
当市场价格为P4时,MR与M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E4,此时AC>P3=AVC,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生产,厂商亏损全部的固定成本,生产只能补偿其可变成本;如果不生产,也只损失固定成本。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E4称为短期停止营业点。
(3)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
当市场价格为P5时,MR与MC相交于E5,厂商的平均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弥补,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厂商假如停止生产的话,可变成本为零,显然此时厂商将停止生产,亏损所有的固定成本。
4.总需求曲线的形态及原因?
【参考答案】
(1)①总需求曲线(简称AD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②
如图所示,当P价格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将P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将P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2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2。
③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总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
①庇古的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其传导路径为:
②凯恩斯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其传导路径为:
③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价格变动,导致本币升值或贬值,引起汇率变化,从而影响进出口。
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因为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货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国货币涨价后外国公民购买本国货将减少,因此出口将减少。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使净出口减少,就会使总需求水平下降。
二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以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显然比较合算(因为成本比较低),因而到外国投资增加,国内投资减少,这也降低国内总需求水平。
其传导路径为:
以上三种效应共同作用,如果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必然导致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 竞争性和排他性对商品的分类?
【参考答案】
(1)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该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2)竞争性,如果某人已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3)私人物品是指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两个特征;
(4)公共物品通常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
(5)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之为公共资源。
6.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含义,政府会注重哪种失业,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2)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流动的成本引起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或者可以看作是摩擦性失业较为极端的形式。
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此时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合适于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得到工作的人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
③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繁荣时期下降。
(3)主要考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治理摩擦性失业的具体政策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各种完备的就业信息;降低最低工资标准,使企业增加工人在职培训;鼓励劳动力流动。政府对失业率高的地区提供就业补贴,用高工资吸引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实行负所得税政策,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按其实际收入的大小给予补贴,以鼓励人们参加工作。
人力资本投资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主要措施有: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包括对失业者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训练,使非熟练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职业介绍所,提供劳动市场的信息,帮助企业和失业者及时了解准确情况,使企业与工人迅速了解对方。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帮助劳动者企业进行地区转移,解决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困难。
而治理周期性失业的政策:需求管理,凯恩斯学派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因此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生产、提高就业的目的。
7.根据十四五规划,谈谈你对双循环的理解?
【参考答案】
“双循环”是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根据经新古典增长模型,资本深化在短期中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长期中,技术进步将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唯一驱动力。由索洛余量方程式可知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的增长以及去哪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即技术进步。
根据卢卡斯和罗默等人提出的经济增长(也称内生增长理论),一国长期经济增长中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等,而研究和开发则是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的主要源泉。
第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二是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芳动力供给的减少。其次是原材料和新能源价格的上升,一是经济发展导致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二是我国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
第二,学习型技术进步的空间越来越小,技术进步的成本加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和模仿。由于学习和模仿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的技术进步严重依赖于学习和模仿。相对而言,自主创新的贡献就不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跟世界科技前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学习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人力资本提高缓慢,从而导致技术进步缓慢,无法为经济増长提高强动力。
第三,产能过剩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特别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般意味着资金过多。因为如果产能不过剩,那么就有投资机会,资金就有去处,产能过剩了,经济中就缺乏好的投资机会,所以资金在实体经济中就没有去处,那就只能流向虚拟经济,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就将严重制约经济增长。
措施:
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
第一,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其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也可以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第二,增加有效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等创新,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 准性。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
第三,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中国消费仍然存在大幅度提升的空间,为此,要合理地增加劳动者的报酬支付、增加分红,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使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中和再分配中的收入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居民内部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以内需为主的需求结构,以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张。
第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如前所述,学习型技术进步在我国已经走到尽头,所以加快自主创新就不可避免。为此要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由国家主导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科学技术研发,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从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企业研发活动更多的支持,重视培养和促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