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之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2022考研已经开始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小编整理的“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之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相关文章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考上自己所属院校!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概念: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 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
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
1) 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A、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惟一正确的解答。
B、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A、智力量表: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作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做智力量表。世界上最 著 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B、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IQ=智力年龄(MA)×100
实际年龄(CA)
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
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因为智力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由此计算得到和智商属于比率智商。
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W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2) 智力的差异
A、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份的差异。
B、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
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已的优势领域。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3)以上表明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母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提出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
概念:所谓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这是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仪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现代,程序教学又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
2、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此心理学家从以下四方而分析: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自已的态度。
B、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C、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D、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已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3、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1)性格虽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
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之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