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教育学: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2021.05.06 07:24

                     2022考研教育学: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2022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掌握教育学知识点,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避免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无效学习。以下是新东方在线考研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教育学考研: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三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

  埃里克森受教于弗洛伊德,他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 但他对自我的划分不同于弗洛伊德,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于 “性”的方面,而是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文化和社会)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他认为,心理问题出现是因为个体需要与社会要求不一致或出现对立导致的。

  (一)理论内容

  (X:2007、2008、2014、2016)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 8 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 婴儿期(0-1.5 岁)

  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在这一阶段,亲子关系(依恋)对儿童信任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 儿童早期(1.5-3 岁)

  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在这一阶段,渴望探索新的世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主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自主感主要是指能力方面,感受到自己对环境是有控制能力的。在这一阶段,对儿

  童的教养方式是创造安全环境,让儿童进行自由探索。

  3. 学前期或游戏期(3-6/7 岁)

  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在这一阶段主导活动是游戏,并通过游戏和自居获得性别角色,获得责任感。

  主动感包括两个方面:“雄心”和责任感。儿童的主动感主要通过游戏来实现。这一阶段是培养个体成就动机的关键时期。

  4. 学龄期(6/7-12 岁)

  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学校学习和与同伴进行交往,同伴交往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

  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成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在这一阶段尽量以表扬为主,避免批评,以防形成特质性自卑。

  5. 青年期(12-18 岁)

  主要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这一阶段的主导活动也是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形成、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

  青春期,自我意识分化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6. 成年早期(18-30 岁)

  主要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关系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发展较好表现为乐于与他人交往,感到和他人相处具有亲密感。否则被排斥在周围群体之外,疏离于社会而感到孤独寂寞。

  7. 成年中期(30-60 岁)

  主要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一阶段,主要是养育下一代;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新事物或思想。通过重要事件养育子女,发展较好能够关爱家庭,支持下一代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否则,产生颓废感,生活消极懈怠。

  8. 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0 岁至死亡)

  主要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发展较好可产生

  自我接受感和满足感,安享晚年;否则,固着于成年往事,在绝望中度过余生。

  (二)教育启示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会,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可以向儿童提供他们参与社会所需的工具,设置有调整型的任务,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这一危机。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教师在中学阶段要积极帮助学生处理好角色混乱危机,顺利获得同一性,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要以成人的方式来对待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不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予以充分的尊重,保证他们的自尊心,给以明确指示,让青少年独立完成任务,注意青少年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

  (X:2009)

  (一)理论内容

  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9 岁)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把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

  阶段 1: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权 威,逃避惩罚。

  阶段 2:天真的利己主义定向: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水平二:习俗水平(9-15 岁)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