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框架(10)
国际商务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商务硕士考研专业课考查的内容,理论性的知识要想学好,形成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记忆和背诵。今天,新东方在线考研为大家准备了2022国际商务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框架之(10),希望能对考生们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
学习要点和难点:本章首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因此需要把思维从上一章的比较利益法则中转变过来;提供曲线是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其推导和含义;贸易条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第一节 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一、贸易条件
如果以Px和P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Px = ∑XiPi,Pm = ∑MjPj),则贸易条件指数可以表示为
T = Px / Pm
这里的T称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如果T值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这种情况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
两国等量投入的产量
表中显示,同样单位的投入,德国比英国多生产10码亚麻布,因此德国生产亚麻布有优势,而两国在细棉布上同样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但与生产亚麻布相比,英国生产细棉布的不利程度较小。于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形成专业化:英国专业化地生产细棉布并出口,德国专业化地生产亚麻布并出口。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这里,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机会成本的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的2022国际商务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框架,更多考研知识点欢迎继续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网的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