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重点内容
2020.12.30 10:54

  考研政治部分中,思修部分的重点内容都有哪些?如何更好的来备考?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类型:

  ①从性质和层次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②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③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④从内容上划分,有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

  (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4)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5)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的作用有:

  (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化干戈为玉帛";

  ②爱好和平。"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③勤劳勇敢。勤劳是兴家立国之本,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①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之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③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c.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评价

  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要求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和合作对立起来;

  ②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队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互相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即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2)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含义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革命道德: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3)是中华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

  (4)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2、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①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型原则;

  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b.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②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则;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基础;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②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

  ③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④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

  ⑤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二、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三、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①道德认知、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和④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题精神力量。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1、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

  (1)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保障原则。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法律还有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等重要作用。

  (1)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来实现的。

  ①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②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

  ③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为,可以根据法律作出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当的评价。

  (4)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

  ①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②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

  ③通过表彰法治建设的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其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社会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法律的强制作用有利于促使公民等法律主体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树立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1)法律制定

  ①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②立法程序大体包括: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

  (2)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在法律的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3)法律适用

  ①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②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③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④司法原则主要有a.司法公正;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

  ①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

  ②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③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④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①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制建设的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②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①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靠法律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

  ②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观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教化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①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②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二、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①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③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④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2)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重大,表现为:

  ①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②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③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④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2)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两种形式:

  ①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

  ②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3)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违反法律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包括:①民事责任、②行政责任和③刑事责任等。

  (4)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法律义务是历史的。其内容和旅行方式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保障的进步不断调整变化;

  ②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安全形势等因素,会对法律义务的设定产生重要影响;

  ③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必须由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

  ④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法律义务可能因一些情形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1)辩证统一

  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③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2)一律平等

  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

  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③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3)互利共赢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思修重点内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