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的考点内容
2020.11.10 17:22

  考研政治豆腐心中,对于近代史纲要的一些重要考点,我们还是要进行系统的背诵积累。具体的这些考点内容是什么?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侵略

  考点1:帝国主义侵华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它在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到极大屈辱。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3、它主观上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4:近代但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

  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

  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

  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突出表现有:

  1、有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领导;

  2、提出了革命纲领;

  3、产生了一位大历史人物——孙中山;

  4、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点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

  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考点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连同官僚资本主义一起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稳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些弱点和错误来自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

  三、三种建国方案及其历史结局

  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其主张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事独裁;

  2、民资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中国共产党,其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考点2: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有现实性,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可以有,而中国不能有?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决定其不肯能成功;

  3、中国反动统治者拒绝任何民主改革。

  考点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倡导者于何时因何故放弃此方案?注:见“方向八——考点1”

  四、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考点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迅速复兴?

  1、基本社会原因: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蒋介石建立的是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

  2、党的主观努力:大革命给党以深刻教训,认识到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3、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4、根本原因在于党仅仅依靠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制度。

  考点2:大革命失败后,党为什么要退出城市,进军农村?

  1、党的主干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已无法攻占城市,需要寻找保存和发展革命的新道路。

  2、城市被反动势力占据,农村是其薄弱环节;

  3、农民是广大的革命力量,反帝反封的主力军。

  考点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1、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的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2、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为全党的斗争树立了榜样,并为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

  考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历史地位: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民族精神。

  2、国际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最早抗击了法西斯;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和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创造了战略反攻的条件。

  考点2: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和原因:

  1、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两次胜利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两次失败指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抗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经验有了深入理解。

  考点3: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中共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

  4、中共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坚力量;

  5、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考点4:党为什么在抗战前夕实行政治策略的转变(主要指开始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立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挽救民族危亡,夺取抗战胜利的需要。

  考点5:党为何在抗战时期制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他们是我们同顽固势力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砝码;

  3、顽固势力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摧残进步势力。

  六、重庆谈判

  考点1:为什么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1、战后总的国际政治形势有利于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

  2、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高度团结;

  3、为建立新中国,使中国走上和平发展新阶段。

  考点2:为什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2、国民党军队完成内战部署尚需时日;

  3、国际上苏美希望中国能和平建国。目的:一是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以期不战而消灭革命力量;三是谈不成即内战,将责任转嫁中央。

  考点3:为什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中共是真诚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欲和平建国;

  2、中共“七大”,毛泽东指出,对蒋介石以“洗脸”政策代替“杀头”政策;

  3、全国人民有强烈和平建国要求;人民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形势有利于朝着人民的方向发展。

  考点4:为什么美国支持中共和谈?

  1、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

  2、从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援助蒋介石,给予其内战支持。

  七、党的土地政策方面

  考点1:党在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过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到没收地主土地,概括为两种政策,两次调整。

  考点2:土地政策的实质:

  没收的政策,即“打土豪,分田地”,其实质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

  “减租减息”政策是对地主的让步,实质是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

  考点3:第一次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

  抗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为挽救民族危亡,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共同抗日。

  考点4:解放战争时期恢复没收地主土地原因:

  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地主阶级导向蒋介石,农民群众有强烈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愿望,为满足其要求,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实行“没收”。

  考点5:土地改革的作用。

  1、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身,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八、农业合作化角度

  考点1:为什么要肯定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

  1、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为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将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

  2、它在当时避免了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考点2:如何评价80年代的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合作化基础上对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并非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否定,退回到个体所有,它符合农村实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考点1:毛泽东为何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1、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现成道路可循;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建设中暴露出缺点和错误;

  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

  考点2:探索的成果(P23-P26相关内容)

  理论成果:

  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具体成果:

  ①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②“六又”政治局面的提出;

  ③社会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考点3:毛泽东为什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客观政治形势:“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2、毛的主观愿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考点4: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1、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物质利益分配领域,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考点5:从探索的挫折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1、必须正确判断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2、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防止急于求成,注重和谐

  十、拨乱反正

  考点1:为什么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紧迫性的政治问题。党要全面拨乱反正,既要揭露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则就不能同意全党思想,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考点2: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一是“两个凡是”,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两个凡是”其实质是继续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否定二者,才能实现拨乱反正。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史纲的考点内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