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史哲的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会有这种感受,自己上课的时候都听懂了,做题的时候自己也认真思考了,而且自己的逻辑也是自洽的;但是做出来的题目总是错的,看了答案之后发现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的方向不是一个点上。很多同学为此很苦恼,其实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无非是上课并没有真正听懂,或者做题时没有顺着学科本身的思维方式。
真得听懂了吗?
每年高考的结束,大家最热议的是语文考题,尤其是作文。因为别的都看不懂呀,进入的门槛很高,而语文是只要懂中文,都感觉自己能说上两句。至于说得对不对,好不好,那就管不了。很多人在文史哲的学习中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上课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简单的听过每句话,然后就觉得自己懂了。这种“懂了”就和街上任何一个人觉得自己懂高考作文一样。举个例子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段话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听过,但是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什么?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
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出现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史观。
即使你不能直接想到这三点,在题目出现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上述三点其实都源于同一句话。这才能真正说明你是否懂了。这就是文史哲学习中的理解和真正学懂了。
你是顺着学科思维吗?
很多同学都看过下面这张连线图。
将图1三条线段连起来,图2和图3都是连起来的方式;但是在考试中要用图2的方式连起来。并不是说图3不对,而是图2是顺着图形原本的思维连起来的。大家有不同的专业,每个学科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方式,你在每一个学科的学习中你要顺着这个学科的思维去学习,而不是逆着来,尤其是在考试中。
如: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有些同学会认为这句话是正确,随着时间变化,社会意识就是变了呀。
首先,从原理角度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自主”一词就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认为社会意识是绝对对立的。
其次,有同学觉得上述话语中的“时间推移”,好像就是指“社会存在”。但是同学要理解,每个学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在马哲中社会存在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和“时间推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口语中会把有些词语会混在一起,认为含义是相同的,但是在考试中,所有的词语都要在学科知识的范围内理解。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训练自己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并且在学科的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