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翻译硕士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下面新东方在线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翻译硕士:MTI功能派翻译理论 ,希望能帮助大家!
7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内涵。
说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杰出贡献者凯瑟琳娜·雷斯、汉斯·威密尔、贾斯塔·赫滋·曼塔利。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翻译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情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预计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和形式则有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