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教育学备考: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2019.05.06 11:57

  2020年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已经开始,新东方在线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教育学备考: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帮助大家!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第一,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董仲舒把培养人才与选拔人才结合起来统一考虑,认为这样才可遍得天下的贤士,而且注意到在实践中考察人才的贤德与才能;

  第二,兴教化,正万民。他认为王者最重要的事就是实行教化,以达到“变民风”“化民俗”的目的;

  第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统治思想,这一文教政策规定了教育目的是在培养通经致用的儒学治术人才,用“三纲五常”维系人心,以确保汉王朝的长久安定。

  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统一的局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与选拔国家所需人才有一定进步意义。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不仅影响汉武帝的文教政策,而且影响了汉以后及后来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在人性论上,他调和孟、荀的性善论与性恶论,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所赋予人类的一种先验素质,这种先验素质具有善的可能性,也具有恶的可能性。人性兼有善恶因素,提出“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圣人”、“中民”、“斗筲”三性。所谓上品的“圣人之性”,是先天的过善之性,其他人不可能具有的,只有封建帝王及孔子一类人物具有;所谓“斗筲之性”,是生来就是恶的,没有什么善质,近于禽兽,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法对付他们,指贫贱的奴婢、农奴及反封建的人;“中民之性”是代表万民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只有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但不可教化为圣人,这部分人是当时政治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支柱,也是主要教育对象。

  (3)论道德教育:

  1)道德的根源:

  董仲舒把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都说成是人性生来就固有的,是上天赋予的。他把道德的来源推到抽象的人性上,在从人性归到天命上,这样就使封建道德神圣化,成为超阶级的普遍的东西。

  2)道德教育的内容:

  “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是调整和补充“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规范,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特别强调“义”,“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对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我们今天要求开拓创新与提高物质生活,不要见利忘义有一定意义。

  3)原则与方法:

  A、“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教导人们修己待人,要求养成严于责己和宽以待人的德行,自责而不责人;

  B、强勉行道,要求人们道德修养不只停于认识,应表现于行动上,奋起努力的进行修养,德行会一天天好;

  C、明于性情,在道德中要诱发他们天性中美好的东西,抑制人们所厌恶的;

  D、必仁且知,认为德育、智育应结合起来,提出了仁者不智与智者不仁的片面性,从而提出既要强调德育,又要德智相辅。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