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 课堂群体的管理
2019.04.28 14:53

  2020年心理学考研复习已经开始,新东方在线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 课堂群体的管理,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 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1、 群体——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

  合体。

  2、 群体的基本特征:

  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3、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一、活动的难易;

  二、竞赛动机的激发;

  三、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四、注意的干扰。

  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

  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2、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1)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 联合群体——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3)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管理课堂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生活费,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员坚强的集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予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引导。对于破坏型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三、 群体动力的表现

  不管中正式群体还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1、群体凝聚力

  (1) 群体凝聚力概念——是指群体对于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① 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② 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③ 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④ 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 吸引与排斥

  (2) 合作与竟争

  ① 合作---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②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已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适量和适度的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