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2019.04.26 15:19

  2020年心理学考研复习已经开始,新东方在线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同化三个阶段。

  (1)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①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角。

  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已的意见而采限与大多数人一致敬的行为。

  ③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 认同——

  ①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已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② 认同比依从更深入一层,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特点

  (3) 内化——

  ①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已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已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② 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品德与态度即形成了。

  二、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 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模式

  2) 社会风气——包括社会与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

  3) 同伴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

  (2) 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 态度定势——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

  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3) 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律、循序渐进的原则。

  4)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