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311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之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2018.11.28 08:44

  311教育综合里面的教育学原理所占试卷分数为100分,因此参加2019考研教育学的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去好好复习。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311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希望对参加2019考研教育学的考生有很大帮助。

  2019考研311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之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定义的类型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如下:

  A、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所炮制的定义。B、描述性定义: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实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C、纲领性定义: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1、 中国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 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种社会(阶级)所需的活动。

  (2)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3) 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4)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事务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培养。

  (5) 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开发、占有和消化人的发展资源,从而生成特定的、完整的、社会的个人之过程。

  2、 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 柏拉图的隐喻。教育乃“心灵的转向”。

  (2) 夸美纽斯的“生长说”。

  (3) 洛克的“白板说”。

  (4) 卢梭的“自然教育”。

  (5) 裴斯泰洛齐的“完整的人的发展说”。

  (6) 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务的过程。

  (7) 涂尔干的“作为活动的教育”。

  (8)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9) 乌申斯基把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教育中,学校负实际责任的教育者和教师是教育者;广义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教育,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都是教育者。

  (10)斯普朗格的“作为文化的教育”。

  二、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代表人物:默顿)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反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主要论点:(1)教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为政治经济所决定。(2)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教育同生产力的关系则是间接的、有条件的。(3)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

  2、教育是生产力: (1)教育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2)教育就是生产力。(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和永恒性。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教育的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沛西·能)。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

  2、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

  3、劳动起源说(集中于中国和苏联)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奴帝社会和封建社会)。其表现(1)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2)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4)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5)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6)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固定在狭小的天地里,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2、近代教育的特征(16----18世纪蒸汽发明时代)。其表现(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

  3、现代教育的特征。(1)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2)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担负着培养生产者的任务。(3)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统治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体现民主性和普及性等特征。(4)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6)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尤为明显。(7)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