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的“2019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考点(四)”,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
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
·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
·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
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②棋盘法③清单法④比拟法
·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
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
③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④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⑤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⑥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
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
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学习动机的作用:
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
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
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
消极作用:
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
·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