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教育学:教育学概述习题答案(第一章)
2018.11.05 11:10

  下面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教育学:教育学概述习题答案(第一章),请参考: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A解析:目前在教育学界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考生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2、D 3、D解析:教育规律决定着教育的发展,但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却是教育问题。4、B 5、C 6、A 7、D解析: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日本,但所学的思想却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8、B 9、B解析:这一试题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只有广泛的阅读教育名著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10 A 11、C 12、C 13、B解析:这道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只有理解了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14、A 15、B 16、C 17、A 18、B 19、A 20、A 21、A 22、B 23、D 24、B 26、C 27、B

  二、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另一部分是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当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家里宁、凯洛夫和我国的杨贤江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2、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迅速异常,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朝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到了20世纪末,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等。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在赫尔巴特时代,教育学的基础主要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教育学基础包括了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等等。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就教育学研究角度而言,有的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而言,也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开发研究等多种层次类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20世纪中叶 以来,随着教育问题领域的扩展以及研究基础和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也发生了快速的学科分化,教育学一个个组成部分纷纷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这些相对独立的学科又与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叉,出现了许多子 学科、边缘学科。子学科、边缘学科与其他非教育学科之间,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综合,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知识的增长点。例如,教学论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分化出来的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哲学 综合产生教育哲学。由于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科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扩展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使得当代教育学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当代教育学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当今的世界是个不断走向开放的世界,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发展,教育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开展、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成教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3、答: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五,以学生为中心;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它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分析论述题

  答:教育学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才能促使教育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理论上讲,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与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

  但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的脱离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理论的空洞,实践的迷茫。克服这一现象的策略有:1、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者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3、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二)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近代以前的人类教育思想具有多起源和多线索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

  但随着国际范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知识的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它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建立“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

  对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我们应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他国的先进成果,以为我所用,补充和充实我国的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科学性问题的是康德和赫尔巴特,他们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普遍的科学。后来实验教育学又提出了教育学应走实证科学的道路。而文化教育学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了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而所谓科学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呈现,这是客观的;所谓价值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功用性和意义性,具体到教育学就是指它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育学作为科学知识,其本身具有科学属性,科学具有抽象性,要反映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这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根据。但另一方面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同样接受着人们理想、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熏染,教育学也具有价值性,所以说教育学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任何一种只肯定其科学性而否定其价值性,或只肯定其价值性而否认其科学性的作法都是片面的。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