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临床医学: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请参考:
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研究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外来人口、早产、体质弱、通风条件差、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家长疾病知识不充足、饭前未洗手可能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经多因素分析确定,早产、体质弱、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早产、体质弱、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临床上应针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
【关键词】 儿童; 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通常由肠道病毒引发,其传染性较强,是一种流行性较高的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起大范围传播,成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因此,临床上应对引发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本次研究选取78例手足口病患者和同期78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对发生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研究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37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6岁,平均(3.58±1.42)岁,均被确诊为手足口病,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均出现头痛、高热、食欲不振、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膝关节皮疹等临床症状。另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5岁,平均(3.52±1.34)岁,均不具有手足口病病史。两组儿童的纳入均经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主要对比指标有儿童的性别、年龄(<3岁)、是否为外来人口、是否为早产儿、体质、通风条件、居住环境卫生情况、是否有病例接触史、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饭前是否坚持洗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问卷包括10道选择题,每题分值为1分,总分为10分,得分不足5分表示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不充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外来人口、早产、体质弱、通风条件差、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家长疾病知识不充足、饭前未洗手可能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详见表1。
2.2 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确定,早产、体质弱、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通常由肠道病毒引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一种流行性较高的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播,进而成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问题[3]。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病毒感染,如患儿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疗效欠佳,很可能会发展为全身性的炎症感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因此,临床上应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明确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
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和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主要和早产、体质弱、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1)早产和体质弱的儿童其身体素质较差,主要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调节功能障碍,这类儿童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患病[5]。(2)居住环境卫生差,主要是指儿童居住的环境未进行定时的清洁打扫,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病菌,对儿童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均极为不利。(3)有病例接触史是指儿童与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弱,一旦与相关病例接触,很可能会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6]。此外,本次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来人口、通风条件差、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掌握不充分以及饭前未洗手也可能会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外来人口的收入水平较低,其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卫生保健意识和就诊意识相对薄弱;通风条件差,会对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不充分,未能对儿童手足口病进行及时的防范;饭前未洗手可能会导致病菌从口进入体内[7]。
针对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8]。(1)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加大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防治力度,定期组织医院等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到学前教育机构或其他儿童经常聚集的场所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对家中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上门随访,发放免费的手足口病知识手册。(2)在小儿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机构内的晨检,加强消毒力度,尤其是餐具,保健老师应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登记,与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送诊,尽快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尽早控制疫情。(3)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加强管理,改善外来人口的居住环境,定期对外来人口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儿童及家长的保健意识。(4)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社区儿童的保健,督促儿童定时进行运动锻炼,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增加营养的补充,改善儿童的体质,同时还应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勤洗手,定期开窗通风,对室内进行清洁,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
总之,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早产、体质弱、居住环境卫生差、有病例接触史,临床上应针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庆生,林奕波,杜天仁,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58-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
[3]韦亚,马昌相,韦爱华。广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干预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94-96.
[4]朱虹,翁秀英,张萍,等。617例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分析及院内防控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78-80.